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发布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易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常见部位是脊柱、髋部、桡骨远端和肱骨近端。其治疗难点在于患者卧床后快速骨丢失骨折部位骨量低、质量差复位困难内固定稳定性差易发生并发症致残率、致死率较高。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既要重视骨折本身也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治疗基本原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抗骨质疏松治疗。脊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见部位约85有疼痛症状诊断主要依靠年龄、病史和影像学检查。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可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非手术或手术治疗。同时特别强调在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外科的同时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如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使用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3、双膦酸盐、SERMs等药物。自我预防措施包括戒烟限酒、适度锻炼、增加日照、防止跌倒等。
2025-10-08
17.31KB 9 页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