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2025-10-08 999+ 17.31KB 9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由中骨科于骨骨折
疗提供了可供骨科医生参考的重要基础。对于标准化治疗及提供相
关疾病的诊治水平均有重要意义。为此,发布于此也可供发生过骨
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参考。
松症骨量构破性增
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WHO,1994 年)。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2001 年)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
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包括骨密度
和骨质量。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
症。芜湖弋矶山医院骨科徐宏光
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指患骨质疏松症后,因骨密度和骨
质量下降导致骨强度减低,受到轻微暴力甚至在日常活动中即可发
生的骨折,属病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常见的骨
折部位是脊柱、髋部、桡骨远端和肱骨近端。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及治疗的难点:① 骨质疏松症患者罹患
骨折并卧床后,将发生快速骨丢失,会加重骨质疏松症;② 骨折部
位骨量低,骨质量差,多为粉碎性骨折,复位困难,不易达到满意
效果;③ 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内固定物及植入物易松动、脱出,
植骨易吸收;④ 骨折愈合过程缓慢,恢复时间长,易发生骨折延迟
愈合甚至不愈合;⑤ 其他部位发生再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⑥ 多见于
老年人,常伴发其他器官或系统的疾病,全身状况差,治疗时易发
生并发症,增加治疗的复杂性与风险性;⑦ 致残率、致死率较高,
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寿命;因此,骨质疏松性骨
折的治疗有别于一般的创伤性骨折,既要重视骨折本身的治疗,也
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
质疏松性骨折性多见,60 岁以上人群多发。为轻微外
(指平重心高度跌倒所引起)或有明显外伤
至在日常活动中也可发生。
床特征有:骨折的一般表现;骨折的特有表现;X 线检查
骨折的部位、方向和程度,对骨折诊和治疗有重要
X 线
密度降低、骨小梁稀疏、骨髓腔扩CT 能够
骨折粉碎的程度,并示椎管压迫情况,三维成像技术能
内或关节周围骨折,MRI 对现隐匿性骨折以及
性骨折有重要意义。诊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
条件骨密度双能 X 线吸收(DXA)是目前际公认的骨
查方。参WHO 推荐标准DXA 测:骨
性别、健康人的骨峰值1标准差属常(T 值≥-
1.0SD);降低 1~2.5 个标准间为骨量低下(骨量减-2.5D
固定松治骨质
折的基本原的治疗是上者的有结合。在
血运障碍提下将骨折复位,在骨折固固定的
妨碍肢体活动,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使骨折愈合和
均达到的结果。时合理使用抗骨质疏松物,以
质疏松加重或发生再骨折。
疏松见于
便全有效为原尽早恢复伤生活质量为的,
、对关节功能影响少骨折的复位,
而应着功能恢复和组织复。对于确需手术者,要
点,可酌情采取:① 使内固定器
粗螺纹膨胀型髓有特殊涂层材料的器械等;②
使用应骨量的;③
内固定如螺钉固定时穿质,增加;④
使
化;⑤ 骨缺损严重者,可考虑采用自体植以及生物(骨
硫酸钙等)充填;⑥ 视骨折的固程度,酌情选用外固定。外
摘要: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发布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易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常见部位是脊柱、髋部、桡骨远端和肱骨近端。其治疗难点在于患者卧床后快速骨丢失骨折部位骨量低、质量差复位困难内固定稳定性差易发生并发症致残率、致死率较高。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既要重视骨折本身也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治疗基本原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抗骨质疏松治疗。脊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见部位约85有疼痛症状诊断主要依靠年龄、病史和影像学检查。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可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非手术或手术治疗。同时特别强调在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外科的同时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如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使用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3、双膦酸盐、SERMs等药物。自我预防措施包括戒烟限酒、适度锻炼、增加日照、防止跌倒等。

展开>> 收起<<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docx

共9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9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