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解析(全文)

2025-10-08 999+ 19KB 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解析(全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
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WHO,1994 年)。美国国立卫
生研究院(NIH,2001 年)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
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包括骨密度和骨质量。骨质疏松
症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
骨折)指患骨质疏松症后,因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导致骨强度减低,受到
轻微暴力甚至在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属病理性骨折,是骨质疏
松症最严重的后果。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脊柱、髋部、桡骨远端和肱骨近
端。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及治疗的难点 ①骨质疏松症患者罹患骨折并卧
床后,将发生快速骨丢失,会加重骨质疏松症;②骨折部位骨量低,骨
质量差,多为粉碎性骨折,复位困难,不易达到满意效果;③内固定治
疗稳定性差,内固定物及植入物易松动、脱出,植骨易吸收;④骨折愈
合过程缓慢,恢复时间长,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⑤其他部
位发生再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⑥多见于老年人,常伴发其他器官或系
统的疾病,全身状况差,治疗时易发生并发症,增加治疗的复杂性与风
险性;⑦致残率、致死率较高,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
和寿命;因此,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有别于一般的创伤性骨折,既要
重视骨折本身的治疗,也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多见,60 岁以上人群多发。多为轻微外伤(指平
地或身体重心高度跌倒所引起的损伤)或没有明显外伤史,甚至在日常活
动中也可发生。
临床特征有 骨折的一般表现;骨折的特有表现;X 线检查可确定骨折
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和程度,对骨折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X 线
片除有骨折的特殊表现外,有骨质疏松的表现,骨密度降低、骨
梁稀疏、骨变薄、骨髓腔扩CT 能够准确显骨折粉碎的程度,
示椎管压迫情况,三维成像技术能清晰示关节内或关节周围
骨折,MRI 对于发现隐匿性骨折以及新鲜陈旧性骨折具有重要意
诊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有条件骨密度检查。双能 X 线吸
(DXA)是目前际公认的骨密度检查方参照 WHO 推荐的诊断
DXA 定 骨密度值低于性别、健康人的骨值不1
标准偏差属(T≥-1.0SD);降低 12.5 个标准偏间为骨量
低下(骨量减-2.5SD 低骨密度高骨转换率提骨折风险明显增加。
复位、固定、功能锻炼骨质疏松治疗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
本原,理的治疗是上述四者的有结合。在不加重血运
障碍提下将骨折复位,在骨折固固定的提下妨碍肢
活动,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使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达到较理的结
果。时合理使用抗骨质疏松物,以避免骨质疏松加重或发生再骨折。
因骨质疏松性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复和固定以方法简便
有效为原,以尽早恢复伤生活质量为的,应尽选择创伤、对
关节功能影响少的方,不骨折的解剖复位,而应着重于功能
复和组织复。对于确需手术者,要考虑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量差、
愈合缓慢于一般创伤性骨折的特点,可酌情采取以下措施使用
特殊内固定器如锁定加压钢板粗螺纹螺钉膨胀、具
有特殊涂层材料的器械等;②使用应遮挡的器,减骨量的
丢失;③采用特殊的内固定 如螺钉固定时穿双侧质,
增加把持力;④采用内固定强化技术如螺钉周围使用水泥膨胀
及生物材料;⑤骨损严重者,可考虑采用自体或体骨移植以及
生物材料(骨水泥硫酸钙等)充填;⑥视骨折的固程度,酌情选用外固
定。外固定,有足够的时间,对骨折临近关节的固定。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康复治疗既要遵循一般骨折后的康复规律
考虑类患者骨质量差、内固定不固及骨折愈合缓慢的特点。
调早期进行肌肉动和锻炼尽早活动固定的关节量减
卧床时间。
骨质疏松性骨折常见于脊柱、髋部。脊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见的
部位,其中约 85%疼痛症状,其15%症状。脊柱胸腰段的骨质
疏松性骨折约占整个脊柱骨折的 90。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要包括
压缩骨折和爆裂骨折,往往外伤较轻,或明显外伤史,易
诊为腰背肌劳损。
诊断依靠患者的年、病史和影像学检查,其中外伤后胸背
、身高降低、脊柱侧弯或脊柱后、X 线平片显小梁稀疏、骨
摘要: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解析摘要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属病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后果常见于脊柱、髋部等部位。其治疗难点在于患者卧床后骨丢失加速、骨折复位困难、内固定稳定性差、愈合缓慢、易发生再骨折且患者常伴发其他疾病治疗复杂风险高。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老年人多见多为轻微外伤所致。临床特征包括骨折一般和特有表现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重要价值拟诊患者有条件可行骨密度检查。治疗原则包括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抗骨质疏松治疗应遵循简便、安全有效原则。脊柱、髋部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常见部位。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主要依靠年龄、病史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非手术或手术治疗。治疗同时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包括补充钙剂、维生素D使用降钙素、双膦酸盐等药物。患者还需自我预防如戒烟限酒、适度锻炼、防止跌倒等。

展开>> 收起<<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解析(全文).doc

共7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7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