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临床路径

2025-10-18 999+ 46.5KB 9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肛瘘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肛瘘(ICD-10K60.301,行肛瘘挂线
肛瘘切除术、肛瘘切开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
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期可发热。
2.体格检查:体温、脉搏、肛周及会阴部查体、直肠指诊。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分泌物培养
4.辅助检查:肛周彩超、直肠腔内彩超,必要时瘘管造
影,盆腔CT、盆腔MRI.
5.鉴别诊断:肛周皮脂腺感染、肛周毛囊腺感染、大汗
腺炎等。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K60.301疾病编码。
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
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
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
肝、艾滋病、梅毒等)、血型;
3)心电图;
4)胸片;
5)肛周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盆腔CT、盆腔MRI、心脏彩超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
人民卫生出版社)。
1.诊断明确者,建议手术治疗。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
充分告知风险,予加强抗炎保守治疗。
3.对于有明确手术禁忌证者,予抗炎保守治疗。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患者,
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
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
用;
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2)若头孢类药物过敏,可替代应用其他种类抗生素

标签: #肛瘘

摘要:

《肛瘘临床路径(2016年版)》摘要该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适用第一诊断为肛瘘(ICD10:K60301)行挂线、切除、切开术的患者。诊断依据包括病史、体查、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并需与肛周皮脂腺感染等鉴别。进入路径标准为第一诊断符合编码、有手术适应证无禁忌证合并其他疾病不影响流程实施。标准住院日57天住院期间需进行血常规等必需检查根据病情开展盆腔CT等检查。治疗方案上诊断明确建议手术手术风险大者交待病情有禁忌证者保守治疗。预防性抗菌药物建议用第二代头孢菌素过敏可换其他抗生素。手术日为住院第2天有多种麻醉和手术方式术后标本送检。术后住院恢复5天术后逐步恢复正常进食需抗感染等治疗、每天换药并保持引流通畅同时处理异常反应。出院标准为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等。变异原因包括出现严重并发症、出现其他疾病需明确诊断。此外还介绍了临床路径执行表单。

展开>> 收起<<
肛瘘临床路径.doc

共9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9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