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肛门后侧括约肌切开术)临床路径【2020版】

2025-10-18 999+ 83KB 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肛裂(肛门后侧括约肌切开术)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肛裂(ICD-10K60.200
行肛门后侧括约肌切开术ICD-9-CM-3
49.5200x0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便后肛门疼痛、出血,肥大肛乳头脱出、前
哨痔等。
2.查体示:直肠指诊肛管疼痛明显,可触及肥大的肛乳头
偶有鲜红色血液流出。
3.肛门镜提示肛管裂隙溃疡,肛乳头肥大,前哨痔。
4.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类。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1.肛管后侧括约肌切开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 5-6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裂(疾病编码 K60.200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
殊处理也不影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
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 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感染
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部正位片、常规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
1)肛门镜检查;
2)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检查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
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3天。
1.麻醉方式:局麻、全麻或联合腰麻。
2.手术耗材:无。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泵的应用。
(九)术后住院恢复 4-6 天。
术后用药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导原则》(卫

标签: #肛裂

摘要:

肛裂(肛门后侧括约肌切开术)临床路径摘要1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肛裂(ICD10:K60200)行肛门后侧括约肌切开术(ICD9CM3:495200x002)的患者。2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包括便后肛门疼痛、出血等;查体直肠指诊肛管疼痛偶有鲜血流出;肛门镜提示肛管裂隙溃疡等;根据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类。3治疗方案:肛管后侧括约肌切开术。4住院流程:标准住院日56天。进入路径需第一诊断符合肛裂;同时有其他疾病但不影响流程实施可进入。术前准备12天包括血常规等必查项目及根据病情选择的检查。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麻醉方式多样。术后住院恢复46天用药依《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出院标准包括肛周创面愈合良好等。变异原因包括围手术期合并症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以及患者家属要求保守治疗等。

展开>> 收起<<
肛裂(肛门后侧括约肌切开术)临床路径【2020版】.doc

共5页,预览2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5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