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麻醉质量控制指标

2025-10-19 999+ 134KB 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麻醉质量控制指标
2015
麻醉质量控制指标
2015 年版
一、麻醉科医患比
定义:麻醉科固定在岗(本院)医师总数占同期麻醉科完成麻醉总例次数
(万例次)的比例。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二、各 ASA 分级麻醉患者比例
定义: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对于接受麻醉患者的病情
危重程度进行分级。各 ASA 分级麻醉患者比例是指该 ASA 分级麻醉患者数占
同期各 ASA 分级麻醉患者总数的比例。
意义:体现医疗机构接诊不同病情危重程度患者所占比重,是反映医疗机
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三、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
定义:急诊非择期手术所实施的麻醉数占同期麻醉总数的比例。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四、各类麻醉方式比例
定义:各类麻醉方式比例是指该麻醉方式数占同期各类麻醉方式总数的比
例。
意义:体现医疗机构应用各类麻醉方式所占比重,是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
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
注:麻醉方式分为 5类:
(一)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腰麻,腰硬联合麻醉,骶麻,鞍麻;
(二)插管全麻:包括支气管插管全麻,气管插管全麻,喉罩全麻,喉罩
+气管插管全麻;
(三)非插管全麻;
(四)复合麻醉:包括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非插管全麻+椎管内麻醉;
插管全麻+神经阻滞,非插管全麻+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
(五)其他麻醉方式:包括神经阻滞,局麻强化 MAC,其他。
五、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
定义:麻醉开始是指麻醉医师开始给予患者麻醉药物。麻醉开始后手术取
消率是指麻醉开始后手术开始前手术取消的数占同期麻醉总数的比例。
意义:体现麻醉计划性和管理水平,是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过程
指标之一。
六、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转出延迟率
摘要:

《麻醉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提出了多项麻醉质量控制指标:1结构性指标:麻醉科医患比: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各ASA分级麻醉患者比例:体现医疗机构接诊不同病情危重程度患者所占比重。急诊非择期麻醉比例:反映医疗机构麻醉医疗质量。各类麻醉方式比例:体现医疗机构应用各类麻醉方式所占比重。术中自体血输注率:自体血应用可降低异体输血风险。2过程指标:麻醉开始后手术取消率:体现麻醉计划性和管理水平。PACU转出延迟率:体现手术和麻醉管理水平。PACU入室低体温率:反映围手术期体温保护情况。3结果指标:非计划转入ICU率、非计划二次气管插管率、麻醉开始后24小时内死亡率及心跳骤停率、麻醉期间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椎管内麻醉后严重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中心静脉穿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全麻气管插管拔管后声音嘶哑发生率、麻醉后新发昏迷发生率:均为反映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

展开>> 收起<<
最新麻醉质量控制指标.doc

共5页,预览2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5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