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浸润麻醉

2025-10-19
999+
19.02KB
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局部浸润麻醉
将局麻药沿手术切口线分层注入组织内,以阻滞组织中的神经末梢而达到
麻醉作用的方法,称为局部浸润麻醉。
第一节 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
适应中、表浅手术
2.禁忌证
(1)局麻药过敏病人
(2)精神状态异常者和不合作患者
(3)未进行基础麻醉的小儿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
1.询问过敏史,做皮肤敏感试验。
2.手术时间过长或精神过度紧张者,术前 30 分钟可给适量镇痛剂或镇静
剂。
3.用药前仔细核对药物名称、浓度及剂量。
第三节 实施方法
1.一般在切口的一端以 7号长针头作皮内注射,使局部皮肤呈桔皮样皮丘;
2.再经皮丘作沿切口线的皮内浸润,形成一条皮丘带;
3.皮丘完成后,以长针作逐层皮下、肌层浸润,使整个手术区域达到充分
浸润。
第四节 注意事项
1.注药前仔细回抽,防止局麻药误入血管内。
2.尽量用低浓度、小剂量,以减低局麻药的毒性作用。
3.采用分次浸润方法,避免一次使用时其血药浓度超过耐量。
4.必须始终保持“无痛”的原则施行浸润,以保证麻醉的成功。
5.加用肾上腺素要严格限制用量,以小针头仔细计算后细心点滴加入(40
万分之一)。
6.对高血压病、冠心病、甲亢病人及行躯体未端部位的手术,局麻药内不
宜加用肾上腺素等血管收缩剂。
第五节 并发症
1.中毒反应(称毒性反应)
(1)原因:绝对过量与相对过量。前者指一次注射量超过最大剂量值,
后者系药物吸收、分解变化而致的总注射量虽未超过安全值,但血液中局麻药
浓度已达到引起毒性反应水平。
(2)症状: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到抑制,最后致循环系统衰竭的
一系列由轻渐重的临床表现。
(3)治疗:①停止用药;②给氧;③兴奋、痉挛病人应静脉注射地西泮
10~20mg,或缓慢静注 2.5%硫喷妥钠直至痉挛停止,如仍不能控制痉挛,
则应静注琥珀胆碱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避免缺氧;④循环支持;⑤必要时给
予肾上腺皮质激素,以改善病人全身情况。
2.高敏反应
接受少量局麻药即出现毒性反应者,称高敏反应。高敏反应的特点是剂量
与症状极不相称,除一般毒性反应症状和体征外,也可突然发生晕厥、呼吸抑
制甚至循环虚脱。高敏反应的发生常与病人的病理生理状况及周围环境的影响
有关,如脱水、酸碱失衡、感染及室温过高等,其治疗与中毒反应处理相同。
治疗与中毒反应处理相同。
3.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1)原因:局麻药作为一种附着素,与蛋白或多糖结合后,成为一种产
生抗体的抗原,从而在第 2次再使用该药时,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2)局部症状可见荨麻疹、湿疹、皮肤神经性水肿,重者可发生喉水肿、
支气管痉挛、过敏性休克和昏迷等。上述症状可在注射后立即发生,亦可延迟
发生。
(3)治疗:给氧、输液、皮下或肌注肾上腺素 0.25mg~0.5mg,及肌
注苯海拉明 10~50mg,或异丙嗪 12.5~25mg;静注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
松。有支气管痉挛者给予氨茶碱 250mg~500mg;出现循环障碍者,给予循
环支持。
常用局部麻醉药的性能比较见表1。
常用局部麻醉药药理特性、剂量和药效见表2。
表.1 常用局麻药性能的比较
摘要:
展开>>
收起<<
局部浸润麻醉是将局麻药沿手术切口线分层注入组织内以阻滞神经末梢达到麻醉效果的方法。其适应证为中、表浅手术禁忌证包括局麻药过敏、精神状态异常或不合作患者及未基础麻醉的小儿。麻醉前需询问过敏史、做皮肤敏感试验手术时间过长或精神紧张者术前给适量镇痛剂或镇静剂用药前需仔细核对药物信息。实施时先在切口一端作皮内注射形成皮丘再沿切口线皮内浸润形成皮丘带最后逐层皮下、肌层浸润。注意事项包括注药前回抽防误入血管、用低浓度小剂量、分次浸润、保持“无痛”原则、严格限制肾上腺素用量等。并发症有中毒反应、高敏反应和变态反应治疗包括停止用药、给氧、使用镇静剂或抗过敏药、循环支持等。文中还列出了常用局麻药的性能、药理特性、剂量和药效的比较表格。
相关推荐
-
2025-10-18 999+
-
2025-10-18 999+
-
2025-10-18 999+
-
2025-10-18 999+
-
2025-10-18 999+
-
2025-10-18 999+
-
2025-10-18 999+
-
2025-10-18 999+
-
2025-10-18 999+
-
2025-10-18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