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2025-10-19 999+ 40KB 6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石淋(泌尿系结石)
入院标准:
1.腰尿
可伴恶心、呕吐、甚至休克等并发症。
2.肾区叩痛、输尿管走行区域压痛。
3.影像学检查提示泌尿系结石。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泌尿系结石的住院患者。
一、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石淋(TCD 2019 版:A04.05.01.06)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泌尿系结石(ICD-10 编码:N20.900)
(二)诊断依据
1.
诊断疗效标准》(1995)(ZY/T001.9-94)进行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发作时腰腹绞痛,痛及前阴,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
可伴有发热恶寒,小便涩痛频急,或排尿中断。
(2)肉眼可见血尿,或小便有结石排出。
(3)尿常规检验有红细胞。
(4)作肾系 B 超检查,或 X 线腹部平片、肾盂造影等检查,可
明确解释部位。必要时作膀胱镜逆行造影。
西尿尿
指南》《尿石症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试行)》。
(1)病史:腰部和(或)腹部疼痛,多为间歇性绞痛,有或无
血尿存在。可伴恶心、呕吐、甚至休克等并发症。
(2)症状
上尿路结石:突发腰部或腰腹部绞痛和血尿。
膀胱结石:排尿中断,并引起疼痛,放射至阴茎头和远端
尿道,终末血尿。
尿道结石:排尿困难、排尿费力,呈点滴状,或尿流中断
及急性尿潴留。
(3)体格检查:肾区叩痛、输尿管走行区域压痛。
(4)辅助检查:B 超、 尿路平片KUB 平片)、静脉尿路造影
(IVU)作为推荐诊断依据。CT、逆行或经皮肾穿刺造影、磁共振水成
像(MRU)、放射性核素作为可选择诊断依据。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医尿石症诊疗指南》。
石淋(泌尿系结石)临床常见证候:
(1)湿热蕴结证:腰痛或小腹痛,或尿流突然中断,尿频,尿
急,尿痛,小便混赤,或为血尿,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
(2)瘀滞证:发病急,腰腹痛或绞痛,疼痛外阴部
放射,尿频,尿急,尿或赤。舌红或有瘀斑。脉弦数
(3)肾气不足证:结石日久,留滞不去,腰部痛,时发时
遇劳加重疲乏无力,尿或频数不爽,或面部轻度浮肿。舌淡苔
,脉细无力。
(4)肾阴亏虚证:腰腹痛,便干尿,头晕目眩耳鸣,心
烦咽燥,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
)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考《中医尿石症诊疗指南》。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石淋病(泌尿系结石)。
2.患者病适合并愿意接受中医治疗。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石淋(泌尿系结石)的患者。
2.结石<10mm、外形光滑无尿路梗阻感染且功能良好
上尿路结石患者。
3.疾病
理也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路径。
)中医证候学观察
症、、脉
注意疼痛和血尿的动态变化
摘要:

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临床路径摘要石淋(泌尿系结石)入院标准包括腰腹部间歇性绞痛、血尿等症状肾区叩痛、输尿管压痛及影像学检查提示结石。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泌尿系结石的住院患者中医诊断为石淋。诊断依据涵盖中西医标准中医包括腰腹绞痛、血尿等症状及尿常规、B超等检查;西医依据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及B超、KUB平片等辅助检查。临床常见证候有湿热蕴结、气血瘀滞、肾气不足、肾阴亏虚等。治疗方案选择需诊断明确且患者适合并愿意接受中医治疗结石直径10mm、外形光滑无尿路梗阻和感染且肾功能良好的上尿路结石患者可进入路径。治疗以中医排石、止痛为主辨证论治辅以针灸等特色疗法及西药治疗必要时行总攻疗法、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手术治疗同时需做好护理调摄。出院标准参照相关疗效标准治愈为沙石排出、症状消失、X线摄片结石阴影消失。标准住院日为14天费用42004700元。变异原因包括病情加重、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发生严重并发症及患者和家属意愿等。

展开>> 收起<<
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doc

共6页,预览2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6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