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老年冠心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2025-10-19 999+ 73KB 2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高龄老年冠心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影响高龄(≥80 岁)人群健康的
主要原因之一。其患病率随增龄而增加,我国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亦日
益增多[1]。根据《2015 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我国人群
2002—2014 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死率上升,并随增龄而增加,40
岁开始上升,其递增趋势近似于指数关系,80 岁及以上人群 AMI 病死率
增加更为显著。75 岁~、80 岁~和 85 岁以上年龄组 AMI 病死率增幅:
城市男性分别是 84.68/10 万、207.26/10 万和 685.94/10 万;城市女性
分别是 66.36/10 万、215.10/10 万和 616.25/10 万;农村男性分别是
225.92/10 万、347.04/10 万和 801.04/10 万;农村女性分别是
177.62/10 万、348.69/10 万和 804.85/10 万。因此,高龄人群冠心病
的防治任务日趋严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随增龄逐
渐加重,由于高龄患者常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多种危险因
素,冠状动脉病变常呈多支、弥漫、钙化、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等
[2,3,4],易于发生心肌梗死,AMI 患者血运重建治疗成功率低、出血和
感染并发症发生率高,导致患者预后不良[5,6]。此外,高龄冠心病患者
临床表现常不典型,且体弱、脏器功能减退等影响定期检查,临床漏诊
率和误诊率高达 65%[7]。
    为更好地规范高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中华医
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组织国内专家就高龄老年冠心病常见类型稳定性冠心
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特点、风险评估及处理原则制定以
下共识,供临床医生参考。
高龄患者稳定性冠心病诊治特点
    稳定性冠心病的特点是发生可逆性的心肌需氧和(或)供氧不匹配,与
缺血或低氧有关,通常由运动、情绪或其他负荷态诱发,可重出现,
但也可呈发性发作。临床表现包括劳力性心绞痛、血管痉挛所静息
性心绞痛症状性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等。
1 诊断措施选择
    1 心电图
    通心电图是稳定性冠心病诊中的首选项目但对阴性结果的
读应慎重,因为有可能合并其他问题造成心电图对缺血反应感,与
症状关的心电图态改变有于诊。24 h电图于提高心
肌缺血的检出率,建议对疑诊冠心病的高龄患者常规用。
    2 负荷试验
    负荷试验包括运动心电图药物负荷超声心动、心肌素等。
稳定性冠心病中,高龄人群运动负荷电图负荷等检查困难
较大,因为肌肉力量问题,常会假阴性[8];而因为合并存在
既往心肌梗死或室肥厚问题假阳也比较常见。虽然年龄不是
运动负荷试验绝对禁忌证[9],80 岁及以上患者原则上不建议做运动
负荷试验要,建议行药物负荷试验如腺苷负荷心肌素,
检查过程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心电图变化。负荷试验
可提供预后信息负荷试验阴性提1 年预后良好[10]。
    3 冠状动脉 CT
    适应证:(1)冠心病诊;(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后评
(3)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4)冠心病心脏手术前的冠状动脉
;(5)生理射频消融术前;(6)心肌病的鉴别诊
    注意事项:(1)于 64 以上的 CT,建心率低于 70 /min
CT低于 90 /min。高龄人群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如频发期
前收缩和心房颤动者,慢及临床医和患者的意愿决定是
进行扫描,不能保证检查的图像质量否满足求时,建与患者
摘要:

高龄老年冠心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影响高龄(≥80岁)人群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患病率随增龄而增加,我国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亦日益增多[1]。根据《2015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我国人群2002—2014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病死率上升,并随增龄而增加,40岁开始上升,其递增趋势近似于指数关系,80岁及以上人群AMI病死率增加更为显著。75岁~、80岁~和85岁以上年龄组AMI病死率增幅:城市男性分别是84.68/10万、207.26/10万和685.94/10万;城市女性分别是66.36/10万、215.10/10万和616.25/10万;农村男...

展开>> 收起<<
高龄老年冠心病诊治中国专家共识.doc

共23页,预览7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23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