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与介入治疗新进展

2025-10-18 999+ 16KB 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StanfordB 型主动脉夹层与介入治疗新进展
  
  毕业论文 关键词:20XX 东北会  1 内科治疗
  既是 1 种独立的治疗方法,也是手术治疗术前、术后的重要步骤,指征:
  (1)无并发症的 Stanford B AD。
  (2)稳定孤立的主动脉弓夹层。
  (3)稳定的慢性夹层。  2 外科治疗   3 介入治疗  3.1 适应症
ESG 的适应症国际上尚无统 1 标准,Shimono 等总结的解剖适应症如下:
  (1)降主动脉破口位于胸 10 动脉近侧段。
  (2)与支架近端接合的主动脉无明显扩张(直径<38 mm)或动脉粥样硬化。
  (3)无严重的主动脉瓣反流。
  (4)无冠状动脉或头臂动脉缺血。
  (5)股动脉和髂动脉的直径可以保证传输系统的进入(最小 18 F)。
  (6)原发破口位于降主动脉或距左锁骨下动脉以远以上。本中心 8 例患者因
破裂口位于临近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远内,且右椎基底动脉发育良好,移植物
近心端完全封闭左锁骨下动脉,术后无椎基底动脉缺血症状;14 例患者因破裂
口位于临近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远~内,移植物近心端部分封闭左锁骨下动脉,
术后无椎基底动脉缺血症状,且左上肢无缺血症状。  
  3.2 手术方法
  患者在 DSA 监视下,采用全身麻醉或者腰麻,切开股动脉送入加硬导丝,
沿加硬导丝推送覆膜支架至降主动脉弓下裂口处,选择覆膜支架的直径比主动
脉弓大 20 %~30 %。当确认覆膜支架起始标记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外侧缘重叠
后,在透视下释放覆膜支架。术后入监护室,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本中心共行 ESG 治疗 107 例患者中,3 例通过临时起搏控制血压;1 例因经股动
脉造影不能证实在真腔,最后经左锁骨下动脉送加长导丝至股动脉,股动脉
取出导丝,经导丝送 5F 猪尾巴管顺利至降主动脉真腔;1 例因降主动脉起
始部严重迂曲导丝术,支架顺利通过变。
  3.3 主要并发症
  3.3.1 内 是指 ESG 从各反流入腔的现象Riyad
Karmy-Jones 等分5 型:I型内指支架近端和远端与体动脉之间
流入腔的现象,最有效是在近端和远端加 1 段或段移植
物,以隔绝II 型内指锁骨下动脉和)肋间动脉形成交通动脉
流至腔,1 般较安全,如果瘤腔严重扩大,可在 CT 注射凝剂栓塞
通动脉或外科修复交通动脉。III 型内指接合口内,发生与支架接合口处
尤其是降主动脉严重迂曲时。球囊扩张或再补支架。IV 型内经指
动脉内移植物移位或移植物针孔甚或破处流入腔的现象再补
支架或根据病情行外科治疗。V型内指无客观迹象证明口或漏管存在,但瘤
持续扩张;原因考虑与主动脉严重粥样硬化,可能导致循环中的血
腔。支架,化降治疗。   (1)当选择移植物的长
对脊髓供有重要意义肋间脉1位于 T8到 L3之间尽量避免 T8~L3
肋间动脉隔绝
  (2)如破口位于 T8到 L3之间有两种方法可选择。1 是选用不带人工
摘要:

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与介入治疗新进展摘要本文讨论了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及其介入治疗进展。内科治疗既是独立疗法也是手术前后关键步骤适用于无并发症等特定情况。外科治疗外介入治疗成为重要手段其适应症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准但Shimono等总结了解剖适应症如降主动脉破口位置、主动脉直径等。手术方法上患者在DSA监视下采用全身麻醉或腰麻经股动脉送入覆膜支架并释放。术后需监测生命体征。介入治疗可能引发内漏、脊髓缺血、左锁骨下动脉缺血、支架移位等并发症需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未来ESG治疗StanfordB型AD虽有较好近中期疗效但无法终生治愈仍可能发生夹层远处扩展等远期并发症。目前对防止主动脉壁病变继续发展的方法有限需定期随访监测并开发新防治途径以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 收起<<
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与介入治疗新进展.doc

共2页,预览1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2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