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技术操作规范

2025-10-18 999+ 61.5KB 2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介入技术操作规范
经皮穿刺术
经皮穿刺术是介入放射学的基础,主要目的是建立通道,包括血管与非血管性通道,进而完
成诊断和治疗过程,也可穿刺实体器官,进行活检诊断和治疗。
一、 基本技术
【器材与药物】
1.穿刺针:是经皮穿刺术的主要器械,分为血管穿刺针和 Chiba 针等,常用 14~23G
2.活检针:根据穿刺针头的形态和抽取组织细胞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细胞抽吸针和组织切割针
两大类;前者多为细针,主要用于获取细胞学和细菌学材料,后者包括自动或弹射式活检枪,取
材较多,可供组织学检查。另一类特殊的活检针是锯齿状的旋切针,常用于骨活检。
3.治疗针:包括 21~22G 千叶针和套管针,主要用于实体肿瘤经皮消融治疗。
4.定位针:主要用 于小的乳腺病变的术前定位,常用者为 Kopans 针和 Homer 针。
5.药物:经皮穿刺消融术的常用药物包括无水乙醇、醋酸、热生理盐水或热造影剂。
【操作方法】
1.血管穿刺术:穿刺的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一般采用局部麻醉,对不合作者和婴幼儿需作全
麻。方法包括 Seldinger 穿刺法和改良穿刺法,目前多采用后者。
2.活检术:
1)导向手段包括电视透视、超声、CT MRI 等,各有优点和不足,应根据病变所在的部位、
大小、深度、范围和患者的经济能力综合考虑。
2)术前准备:选定穿刺点后,对穿刺点及其周围皮肤进行消毒,铺洞巾或无菌单,用 1%~2%
多卡因作穿刺点局部麻醉。
3)根据病变性质和检查目的,采用抽吸针或切割针穿刺进入病灶内,影像扫描核实针头位置无
误后,进行活检。
4)对取材标本及时进行涂片、细菌培养或固定,然后送检。
5)并发症:主要有疼痛、出血、感染、邻近组织器官损伤和肿瘤沿针道种植转移等。
3.肿瘤消融术:
1)影像导向手段与活检术类似,超声和 CT 是最常用的手段,磁共振为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
2)操作方法与活检基本相同,注射药物时要注意观察其在瘤体内的弥散情况要时可行病灶
多点穿刺与注射,同时注意防止进入血管。
3副反应与并发症:除了与穿刺活检类似的一并发症,另有一与药物有应,
物刺激引起的疼痛、肿瘤坏死引起的发热等。
【应用范围】
1.建立血管通道,进而进行血管内的诊断与治疗。
2.进入非血管管,经皮穿刺管造影与引流术、经皮穿刺肾盂瘘以及经皮等。
3.穿刺实体器官,进行肿瘤等位性病变的活检、肿瘤消融治疗、肿的抽吸硬化肿穿刺
引流等。
主要临床应用
一、患经皮穿刺
1发性肿瘤
2部转移性肿瘤
3胸壁肿瘤
4胸膜肿瘤
5纵隔肿瘤
6因不剧烈咳嗽严重肺气肿患者
禁忌证
1.血管性病变动脉瘤、动静脉形等
2广泛肺纤维化病变
3.无法控制剧烈咳嗽严重肺气肿患者
4心肺功能不全者
5.有障碍
【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适积极控制穿刺的咳嗽等症状。
2.穿刺点选在相邻骨的上缘与病灶应垂直方向,进针路线避开间裂
3.穿刺时患者应全身肌肉吸,不必机屏气,穿刺针从胸壁进入组织的度应
快捷以免尖划破脏层胸膜
4纵隔穿刺时为便于穿刺针进入病灶,可用针体弯曲的穿刺针,也可根据需要自行调整
.进针过程,应及时透视观察穿刺针进针方向和所在位置,其是细针穿刺,很容易偏离
需要监测调整
6.抽吸或切割标本时,应注意多位置、多方向性,肿瘤中心坏死时,针尽量靠近肿块边
部,以提高病变穿刺的检出始终在病灶内活动。
7.取完标本,穿刺针退组织边缘部位时,穿刺针导入自体血凝块明胶海绵条预防气胸
或血的发生。
8.穿刺结束后,患者应在放射观察 1~2 小时,其是诊病人更不能轻易离开
9穿刺失败,可间隔 4~5d 穿刺。
10病变在两侧肺时,不能同时穿刺,应间隔 3~5d 行另一穿刺。
器经皮穿刺
1肝脏恶性肿瘤、肿和
2胆囊管的良、性肿瘤
3腺肿瘤和脾脏肿瘤
4肾脏肿瘤
5盆腔脏器的良、性肿瘤
6肾上腺肿瘤
7因不腹腔肿大淋巴结
禁忌证
1为血管性病变或病变与大血管有联系
2胃肠道病变
3.有机制障碍
4.有全性感染者
腹腔神丛阻滞
经皮腹腔神丛阻滞术治疗上腹痛的基本是采用较大剂酒精石碳酸注入
腔神丛处使神变性、脱髓鞘经的途径解除来上腹
的疼痛。
应症】
肝脏肿瘤、肾上腺转移瘤和克隆引起上腹固性疼痛。
禁忌证
1机制障碍
2肾功严重衰竭
【并发症】
穿刺途径一般很少引起并发症,经穿刺可引起如下并发症:
1瘫痪
2.单侧肢体麻
3.一过性血尿
4椎间盘损伤
5腹腔内注射引起学性腹膜炎
【注意事项
1.注射酒精时,阻滞剂可弥散到膈肌肌肉经可引起疼痛,入局麻剂后可明显
缓解上述症状。
2.经穿刺后一定CT 扫描,以寻找位置,位于主动脉内或膈肌脚等组织
器官内,不能然注射、阻滞剂,否则将产生不良后
3.注射阻滞剂后部分病可出一过性,同时心律增快状态一般不超过 24
小时,通过加快输液即纠正低状态。
4被阻滞后,副交兴奋性相对增强引起肠蠕增强术后病可出
腹泻,一般数日恢复正常。
经皮穿刺引流
摘要:

介入技术操作规范经皮穿刺术经皮穿刺术是介入放射学的基础,主要目的是建立通道,包括血管与非血管性通道,进而完成诊断和治疗过程,也可穿刺实体器官,进行活检诊断和治疗。一、基本技术【器材与药物】1.穿刺针:是经皮穿刺术的主要器械,分为血管穿刺针和Chiba针等,常用14~23G。2.活检针:根据穿刺针头的形态和抽取组织细胞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细胞抽吸针和组织切割针两大类;前者多为细针,主要用于获取细胞学和细菌学材料,后者包括自动或弹射式活检枪,取材较多,可供组织学检查。另一类特殊的活检针是锯齿状的旋切针,常用于骨活检。3.治疗针:包括21~22G千叶针和套管针,主要用于实体肿瘤经皮消融治疗。4.定位针...

展开>> 收起<<
介入技术操作规范.doc

共24页,预览8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24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