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2025-10-18
999+
26.5KB
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生效日期: 2010
年
5
月
6
日 修订日期:
一、本制度所称介入诊疗技术是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
即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
灶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
二、从事介入诊疗技术人员基本要求
(一)介入诊疗医师资质要求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内科专业、外科专业及影像诊断与放
射治疗专业医师。
2.有 3年以上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胸外科或其他相关专业临床诊疗工
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3.拟从事介入诊疗技术的医师需经过本院或卫生部认定的其他介入诊疗技术
培训基地的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二)其他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经过介入诊疗技术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医院对从事介入诊疗技术的工作人员实行授权制,未取得医院授权的人
员不得从事介入诊疗技术相关工作。
三、设备及设施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四、介入诊疗技术管理
我院介入诊疗技术按照手术及有创操作的相关制度严格管理,具体可参照我院
《查对制度》、《病例讨论制度》、《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围手术期管理
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等相关制度。
(一)严格遵守介入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
治疗方案、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治疗措施,因病施治,合理治疗,严
格掌握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二)在实施介入诊疗技术前,必须经 2名(其中至少 1名为副主任医师)以
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决定,术者由具有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医
师担任,术后制定合理的治疗与管理方案。
(三)实施介入诊疗技术前,应当向患者和其家属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
使用高值耗材、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
书。
(四)开展介入诊疗技术的科室必须制定并发症等紧急情况处理的应急预案和
流程,主管医师应全程参与介入诊疗过程,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与介入诊疗技
术实施医师充分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工作,切实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五)建立健全介入诊疗后随访制度,定期进行随访、记录。
(六)医院和科室应定期进行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评价,包括病例选择、
手术成功率、严 LC—031: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生效日期: 2010
年
5
月
6
日 修订日期:
重并发症,死亡病例,医疗事故发生情况,术后病人管理,病人生存质量,随访情
况和病历质量等,必要时实施再授权,保证介入诊疗技术质量持续改进。
(七)其他管理要求
1.建立介入诊疗技术器材购入、使用登记制度。必须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
门审批的、经医院统一采购的介入诊疗技术器材,不得通过器材谋取不正当利益。
摘要:
展开>>
收起<<
《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自2010年5月6日起生效主要内容包括:介入诊疗技术是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利用特制器械进行微创治疗。制度对从业人员提出明确要求介入诊疗医师需具备相应执业证书、3年以上相关临床经验及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且须经过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其他卫生技术人员也需经过相关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同时医院对介入诊疗技术人员实行授权制。设备及设施需符合国家要求。管理方面需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实施前需经两名以上有资质医师决定并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相关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科室需制定应急预案保障患者安全并建立健全随访制度。医院和科室应定期评价临床应用能力必要时再授权。此外制度还规定了器材管理、设备维护、感染管理、人员健康维护、放射诊疗质量和辐射安全保障、继续医学教育及收费规范等其他管理要求。
相关推荐
-
2025-10-18 999+
-
2025-10-18 999+
-
2025-10-18 999+
-
2025-10-18 999+
-
2025-10-18 999+
-
2025-10-18 999+
-
2025-10-18 999+
-
2025-10-18 999+
-
2025-10-18 999+
-
2025-10-18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