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光谱治疗临床23例分析解析

2025-10-17
999+
15KB
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带状疱疹光谱治疗临床 23 例分析
【摘要】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本文应用
最新光电技术,吸取了近红外线和激光在治疗方面的独特优点对人体神经根、
神经干、神经节,病患部位进行有效的光线治疗。利用 SL 直线偏光及辐射热量
的特性,照射患病带状疱疹部位,则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发挥镇痛、
消炎、创伤愈合效果的作用。
【关键词】带状疱疹;偏振光治疗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
0230-01
带状疱疹是一种皮肤科门诊的常见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致,。儿童
时期患水痘较多,极少引起带状疱疹,疱疹病毒长期潜伏在机体神经节中,当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发热时,可激发病毒活动,引起带状疱疹。
1 临床资料
1.1 共有带状疱疹病例 23 例,来源于门诊,本次统计均为女性,年龄 55 岁
以上,其中 55-60 岁为 8 例,占 34.6%,61-70 岁 12 例,占 52.1%,其余为 71
岁以上,占 13.3%,其中 60 岁以上老年患者比例大,说明老年女性当年龄增大
时体质弱,免疫功能低,发病率相对高,并且老年患者常在皮损消失后遗留长
时间神经痛。
1.2 发病季节与诱因:春秋季发病率高,共 16 例,占 69.5%,其余在冬季发
病 7 例,占 30.5%,诱因有肝功异常者及肿瘤患者。说明在免疫功能低下时很容
易发病。另外,带状疱疹的发病与季节流行性有相关性。
2 临床诊断
病人有前驱症状,局部反应疼痛,共 23 例,全都有局部反应疼痛,占
100%,说明带状疱疹均有局部疼痛,病变部位有的可无任何皮肤损害,一般可
持续疼痛 1 周,随着时间疼痛缓解较慢。
发病开始局部反应疼痛数日,然后出现红、肿、热、痛的炎症的表现,并
有水泡形成,伴或不伴有体温升高,严重者寒颤,恶心,呕吐,不适。水泡开
始透明,后混浊化脓、结痂。痂下如有溃疡则留有瘢痕。疱疹分布范围,根据
发病部位的神经分支而定,如眼脸带状疱疹,依三叉神经的分布,局限于一侧
呈带状分布绝不超过面中线。
典型病例一:王某,女,58 岁,左眼上下睑有红斑丘疹,轻度水肿,眼球
结膜轻度充血水肿,角膜可见轻度点状浸润,左眼视力下降,局部反应疼痛沿
三叉神经分布。
典型病例二:金某;女,70 岁,右背外侧带状疱疹,开始时呈数个小水泡,
后逐渐多,密集呈条状,带状分布,3-5 日开始小水泡变成脓疱,并开始疼痛
加重,针刺样,烧灼样,一周后略减轻,经治疗两周后症状明显减轻,皮损部
位吸收,痊愈时间三周。
3 治疗方法与结果
受损皮肤处用 0.1-0.2%疱疹净做湿敷,如合并细菌感染用新霉素软膏外用。
肌肉注射,维生素 B1100mg 加维生素 B12500mg,一日一次,共 15 天。静点
抗病毒药,连续用药一周中药治疗,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车前子、栀
子、黄芪、连翘、泽泻等。
理疗可减轻病人疼痛,本文着重提出带状疱疹病人使用红外偏正光技术
《神经照射疗法》,点式直线偏振光疼痛治疗仪
(superPolarizedlight,112ER简称 SL),应用最新光电技术,吸取了近红外
摘要:
展开>>
收起<<
带状疱疹光谱治疗临床23例分析摘要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是皮肤科常见病儿童时期多患水痘病毒长期潜伏在机体神经节中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发热时易发病。本文23例病例均来自门诊均为55岁以上女性60岁以上老年患者比例大春秋季发病率高诱因多为免疫功能低下。临床诊断显示23例患者均有局部反应疼痛病变部位可无皮肤损害且疼痛缓解慢。治疗方法上受损皮肤用疱疹净湿敷合并感染用新霉素软膏配合维生素注射、抗病毒药静点及中药治疗。本文着重提出使用红外偏正光技术(SL)利用其直线偏光及辐射热量特性扩张血管改善循环发挥镇痛、消炎、促进创伤愈合的作用。23例患者均治愈显效18例有效5例。带状疱疹早期易误诊老年女性因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易患病。中西医结合加红外偏正光治疗疗效好、疗程短、不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高对康复作用明显。
相关推荐
-
2025-10-18 999+
-
2025-10-18 999+
-
2025-10-18 999+
-
2025-10-18 999+
-
2025-10-18 999+
-
2025-10-18 999+
-
2025-10-18 999+
-
2025-10-18 999+
-
2025-10-18 999+
-
2025-10-18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