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儿童腹腔镜食管裂孔疝手术操作专家共识(全文)

2025-10-16 999+ 264.5KB 1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2021 版:儿童腹腔镜食管裂孔疝手术操作专家共识(全文)
食管裂孔疝是由于包绕食管的膈肌发育不良导致食管裂孔扩大,腹腔
段食管、胃底甚至全胃及部分腹腔脏器疝入纵隔,使正常解剖结构中的
抗反流机制丧失,导致胃食管反流,并因胃食管反流引起一系列临床症
状的疾病。本病在儿童各年龄组包括新生儿期均可发生,除症状不明显
的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外,多数患儿需手术治疗以恢复食管、胃的解剖位
置,修复裂孔并建立抗反流结构,防止因胃疝入纵隔导致的一系列并发
症。自 1993 年 Lobe 等[1]将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应用到儿童胃食管反流
和食管裂孔疝病例后,其微创的优点被迅速认同并得到推广。近年来已
[2]
2003 年道了包括腹腔 20
年的发展,虽然在手术途径的选择上已无异议,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
较大差异,在一些认识上仍有争议。在以上背景的基础上,中华医学会
小儿外科学分会微创外科学组和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胸心外科学
组共同制定儿童腹腔镜食管裂孔疝手术操作专家共识,希望规范我国儿
童食管裂孔疝在腹腔镜下的操作,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3,4]。
一、食管裂孔疝的分型
食管裂孔疝的 Berrott 分型[5]根据裂孔缺损位置及疝入组织的多少分
为滑动型食管裂孔疝(Ⅰ 型)、食管裂孔旁疝(Ⅱ 型)、混合型食管裂孔疝
(Ⅲ 型);也有将裂孔缺损过大导致全胃和肠道、大网膜疝入纵隔的分为巨
(Ⅳ 型)[5,6](
1 )。新生儿期滑动型食管裂孔疝(Ⅰ 型)最
(占 70%)[7]
的多少存在差异,其病理生理改变也不同。
图 1
食管裂孔疝分型a AⅠ型,滑动食管裂孔疝,图食管下段
B.Ⅱ 型
C.Ⅲ 型
至膈上;D.Ⅳ 型 b,巨大型食管裂孔疝,全胃均进入纵隔,部分肠管、
左肝叶等腹腔组织也可进入纵隔
(一)滑动型食管裂孔疝(Ⅰ 型)
膈食、膈、胃悬韧发育不良松弛,食管裂大,
压增加时,腹腔段食管和贲门被推疝入纵隔。改变或
食管和贲门复至腹腔,位置正常。这种称为滑动型食管裂
His 角变钝等,出现胃食管反流。食管膜经常反流胃酸刺激
退对酸性物质除率下。食管下段出现充血
症反应,后期可发展成溃疡出血,新生儿期患儿常因下段食管
现呕吐咖啡色物进展,及食管肌
成食管和食管周围炎使食管纤维化成食管
。有反流进入误吸,引发感染,甚至窒息死亡
(二)食管裂孔旁疝(Ⅱ 型)
以食管一膈肌裂孔缺损使裂孔过大,胃大分胃体从
入纵隔成食管裂孔旁疝。的贲门仍于膈下
His 角小,因食管裂孔旁疝仍可的防反流机制,临
表现中可以有胃食管反流的症状出现
(三)混合型食管裂孔疝(Ⅲ 型)
时具有上Ⅰ、Ⅱ型裂孔疝病的食管裂孔疝然胃底、
疝入纵隔位于食管一,但由于食管裂孔过大,膈食管
定食管,使下食管、贲门持续回缩在纵隔
(四)巨大型食管裂孔疝(Ⅳ 型)
一型特指食管裂孔缺损巨大,导致全胃、甚至肝左
分小肠疝入纵隔的食管裂孔疝。
二、食管裂孔疝的诊断
不同型食管裂孔疝的临断主要依患儿的临表现影像
,食管、胃镜核素检查对诊断步帮助,并可
否伴有各常见的并发症及其严重程度
(一)临床症状
摘要:

2021版:儿童腹腔镜食管裂孔疝手术操作专家共识(全文)食管裂孔疝是由于包绕食管的膈肌发育不良导致食管裂孔扩大,腹腔段食管、胃底甚至全胃及部分腹腔脏器疝入纵隔,使正常解剖结构中的抗反流机制丧失,导致胃食管反流,并因胃食管反流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本病在儿童各年龄组包括新生儿期均可发生,除症状不明显的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外,多数患儿需手术治疗以恢复食管、胃的解剖位置,修复裂孔并建立抗反流结构,防止因胃疝入纵隔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自1993年Lobe等[1]将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应用到儿童胃食管反流和食管裂孔疝病例后,其微创的优点被迅速认同并得到推广。近年来已基本取代传统的开放手术成为该疾病的首选手...

展开>> 收起<<
2021版儿童腹腔镜食管裂孔疝手术操作专家共识(全文).doc

共15页,预览5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15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