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心痛的针灸治疗(一)

2025-10-15 999+ 12.29KB 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胸痹心痛的针灸治疗()
【摘要】在中医理论中,胸痹心痛的概念,是指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
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临床是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
轻者偶发短暂轻微的胸部沉闷或隐痛,或为发作性膻中或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适感;重者
痛剧烈,或呈压榨样绞痛。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至喘促,惊恐不安,面色
白,冷汗自出等。多由劳累、饱餐、寒冷及情绪激动而诱发,亦可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
病。胸痹心痛相当于西医的冠心病、心绞痛,其他疾病表现为膻中及左胸部发作性憋闷
痛为主症时也可参照胸痹心痛进行治疗。在化疗过程中或其后,出现心脏损害,而表现
膻中及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时,可参照本节进行治疗。
【关键词】胸痹心痛冠心病针灸治疗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 50 患者,其中男性 37 。女13 ;年龄最大 76 。最23 ,4049
8,5059 20 ,6069 16 ,7079 3例。经过诊断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痹心痛
冠心病等症状。现将治疗过程报告如下。
2心血瘀阻
2.1 症状和体征:心胸阵痛,如刺如绞,固定不移,入夜为甚,伴有胸闷心悸、面色晦黯,
舌紫黯,或伴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脉沉涩或结代。
2.2 证候分析:瘀血内停,络脉不通,故见心胸疼痛、如刺如绞、固定不移。
血属阴,夜亦属阴,故人夜尤甚。瘀血阻塞,心失所养,故心悸不宁、面色晦黯。舌脉
为瘀血内阻之象。
2.3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以手厥阴心包经穴、手少阴心经穴为主。
2.4 处方(1)主穴:阴郄、郄门、心俞、膈俞、巨阙、膻中。
(2)配穴:舌紫黯者可加取少商、少冲点刺出血。
2.5 操作方法(1)主穴: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为 0.300.35mm 的毫针,直刺阴郄 0.4±0.1
寸,直刺郄门 0.8±0.2 寸,斜刺心俞 0.6±0.2 寸,斜刺膈俞 0.6±0.2 寸,直刺巨阙 05±0.6
(成向下斜刺),直刺膻中 0.4±0.1 ()
(2)配穴:常规消毒后,少商、少冲点刺出血。
每日1每次2030 行针 23。主穴均用捻转泻
捻转幅度为 23捻转频率每秒 24个往复每次行针 510
2.6 :巨阙、心俞俞相配,心气化瘀血。郄穴善救急,故取心及心包经郄穴阴郄、
郄门缓急止痛。取气膻中,血膈俞,以行气活血、瘀通络。
3寒凝心脉
3.1 症状和体征:心胸痛如缩窄寒而作,冷,胸闷心悸,甚得卧,舌
,脉沉弦紧
3.2 证候分析:虚,气不,气阻痹,故见心胸痛如缩窄寒而作、感寒
甚。,故见胸闷心悸、气喘,故。舌脉均
为寒凝之象。
3.3 治法:温散,通阳开痹。以手厥阴心包经穴、手少阴心经穴和脉穴为主。
3.4 处方(1)主穴:心俞、厥阴俞、内关、通、气、关
(2)配穴:寒者加灸俞、门。
3.5 操作方法(1)主穴: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为 0.300.35mm 的毫针,斜刺心俞 0.6±0.2
0.6±0.2 0.8±0.2 寸,0.4±0.1 直刺1.0±0.2
寸,直刺关0.8±6.2 寸。(2)配穴:常规消毒后,灸俞、门。
每日1每次2030 行针 23。主穴均用捻转泻
摘要:

摘要胸痹心痛在中医理论中因正气亏虚等多种因素致心脉痹阻表现为膻中或左胸部憋闷、疼痛轻重程度不同常由劳累等因素诱发相当于西医的冠心病、心绞痛等化疗后心脏损害出现相关症状也可参照治疗。本文报告50例胸痹心痛、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1心血瘀阻:心胸阵痛如刺入夜甚伴多种症状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取手厥阴心包经穴、手少阴心经穴为主主穴用阴郄等配穴据舌象取规定了针刺操作方法方义在于调心气、化瘀血等。2寒凝心脉:心胸痛如缩窄遇寒作伴形寒肢冷等症状治以温散寒邪通阳开痹取手厥阴心包经穴等为主主穴有心俞等配穴据恶寒情况取规定了操作方法方义为助心阳、散寒邪等。3痰浊内阻:心胸窒闷伴多种症状痰浊化热有特定表现治以通阳化浊豁痰开结取手厥阴心包经穴等为主主穴有膻中等配穴据症状取规定了操作方法主穴均用捻转泻法。

展开>> 收起<<
胸痹心痛的针灸治疗(一).docx

共2页,预览1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2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