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体会

2025-10-14
999+
13.05KB
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基层医院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体会
【关键词】基层医院;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摘要]目的通过对 15 例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安装了埋
藏式心脏起搏器,探讨人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在基层医院
治疗的经验体会。
方法采用经锁骨下静脉插入右心室心内膜起搏电极法。
结果 15 例均获成功,症状消失,痊愈出院。
结论埋植永久性起搏器的对象都为慢性或间歇性心律
失常,大部分不属于病因可纠治的短期心律失常,无论是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还是房室传导阻滞都可得到最佳起搏
治疗,在有条件的基层医院可有效开展。
[关键词]基层医院;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我科从 XX 年底开始行第一例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近年来已做了 15 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现总结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患者 15 例,男 12 例,女 3 例,年龄 42~80
岁,平均 70 岁,其中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6 例,病态窦
房结综合征 9 例。临床表现:晕厥史 10 例,头昏、头晕、
一过性黑史 5 例;15 例均做 24h 动态心电图,其结果:显
著窦性心动过缓(<40 次/min),窦性停搏达 3~6s,伴有
快室率房颤、短阵房性心动过速、频发房性或室性早搏 9 例,
另 6 例除有二度Ⅱ型 AVB 外,还有频发室性早搏。15 例均
符合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适应证。所用起搏器类型:VVI4
台,DDD11 台。
适应证选择根据心律失常性质与程度及有关的症状,
所谓“有症状的心率过缓”是由于心室率缓慢所致脑供血
不足,可产生头昏、眩晕、黑、近似晕厥、完全晕厥等,
周身供血不足可产生疲乏、体力活动耐量降低,充血性心
力衰竭等。
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皮肤、铺巾,1%利多卡
因局麻后,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放入1根J型引导钢丝至下
腔静脉,用 1%利多卡因逐层浸润麻醉,沿穿刺点切开约
6cm皮肤,逐层钝性剥离皮下组织至胸大肌筋膜做出与起搏
器大小一致的囊袋,彻底止血后纱布填塞。沿钢丝放入 9F
可撕开鞘,沿外鞘放入电极导管,将电极头送至右心室心
尖部,并稍加用力使其与心内膜紧密接触以防脱位。测定
心腔内心电图及起搏参数。起搏状态下记录Ⅰ、Ⅱ、Ⅲ及
V1 导联心电图应呈电轴左偏及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给导
管电极以适当的张力,观察咳嗽及深吸气时导管的张力情
况,使深吸气时不致被拉出。满意后,连接脉冲发生器,
固定好电极后逐层缝合囊袋,庆大霉素冲洗、包扎、压迫。
术后处理术后局部沙袋压迫 6h,抗生素短期应用,次
日即可坐起活动,并行伤口换药以观察局部有否血肿,注
意上肢及肩关节适当活动,切忌病人长期卧床及肩部不动
摘要:
展开>>
收起<<
基层医院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体会摘要本文探讨基层医院治疗缓慢心律失常患者行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经验。研究纳入15例患者男12例女3例年龄4280岁平均70岁包括二度型房室传导阻滞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9例均符合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适应证使用VVI4台、DDD11台起搏器。手术采用经锁骨下静脉插入右心室心内膜起搏电极法患者平卧常规消毒麻醉后行锁骨下静脉穿刺做出囊袋放入电极导管并送至右心室心尖部测定参数连接脉冲发生器并缝合囊袋。结果显示15例手术均成功症状消失后痊愈出院术中3例导管通过三尖瓣时发生室早撤离后自行消失术后无并发症。研究表明慢性或间歇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起搏器可获最佳治疗基层医院有条件可有效开展但需加强医学科普提高患者及医务人员对起搏器植入的认识。
相关推荐
-
2025-09-28 999+
-
2025-09-28 999+
-
2025-09-28 999+
-
2025-09-28 999+
-
2025-09-28 999+
-
2025-09-28 999+
-
2025-09-28 999+
-
2025-09-28 999+
-
2025-09-28 999+
-
2025-09-28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