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

2025-10-03
999+
12.5KB
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
一、危险因素
1.不可控制因素:人种(白种人和黄种人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高于黑人)、
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解放军 452 医院骨科檀臻炜
2.可控制因素: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咖啡及碳酸饮
料等、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或)维生素 D 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
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应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见继发性骨质疏松部分)。
二、临床表现
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许
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 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 X 线
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已有骨质疏松改变。
1.疼痛: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
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2.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椎体压缩性骨折会
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3.骨折:轻度外伤或日常活动后发生骨折为脆性骨折。发生脆性骨折的
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其他部位亦可
发生骨折。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三、诊断
标签: #骨质疏松
摘要:
展开>>
收起<<
《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摘要:指南阐述了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可控因素(如人种、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和可控因素(如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吸烟、过度饮酒等)。其典型临床表现为疼痛、脊柱变形和脆性骨折但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多在骨折后经检查发现。诊断方面通用指标是发生脆性骨折及(或)骨密度低下其中双能X线吸收法(DXA)是公认的骨密度检查方法测定值作为诊断金标准。诊断标准参照WHO推荐基于DXA测定将骨密度值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骨峰值对比判断是否正常、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同时指南指出DXA骨密度测定值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应用时要严格按照质量控制要求结合临床情况分析。
相关推荐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