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中医诊疗方案

2025-10-01
999+
487.09KB
5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骨伤科中医诊疗方案
目 录
跟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13
腰椎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117
急性腰扭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121
孟氏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124
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128
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134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138
踝关节扭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142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146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152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158
髌骨软化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163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171
跟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 中 医 诊 断: 参 照 中 华 人 民 共和 国 中 医 药 行 业 标准 《 中 医 病 证 诊 断疗 效 标 准
(1995)》(ZY/T001.9-94)。
(1)有明确外伤史。
(2)好发于青壮年,多由高处坠下致伤。
(3)跟部肿胀,疼痛剧烈,压痛和冲击痛敏锐,明显皮下瘀斑,骨折严重者可呈现足
底扁平,增宽或外翻畸形。
(4)X 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诊断及分类。
X 线片表现:跟骨侧位及轴位片对了解骨折移位,分型至关重要。其中侧位片对识别骨
折线,关节面塌陷及骨片旋转程度有一定帮助;轴位片能清晰显示距下关节面的载距突解剖
形态及内外侧壁骨折移位情况,以及跟骨结节、跟骨体部内外翻移位情况。
(5)常规检查是否有合并症:颅底骨折、脊柱骨折。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年)。
(1)症状与体征:典型的跟骨骨折临床表现包括后跟痛、肿胀、瘀血、跟骨横径增宽、
跟部外翻畸形、足底扁平,应注意有无颅底骨折或脊柱骨折。
(2)辅助检查:正确诊断与分类则有赖于 X 线,或辅以 CT 检查,了解骨折移位、塌陷
方向及程度。
(二)骨折分类及证候诊断
1.骨折分类
(1)不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结节部纵行骨折或呈"鸭嘴样"骨折,骨折片可向后上
方移位,甚至有翻转移位,但不触及跟距关节面。
(2)关节面轻度受累的骨折:跟骨体部粉碎性压缩性骨折,结节关节角减少,但骨折
线未直接进入关节面。
(3)关节面严重受累的骨折:严重移位的粉碎性骨折,碎骨片挤压关节面,结节关节
角减少,消失或成为负角,跟骨横径变宽,甚至将距骨挤压至跟骨之中,形成“摇椅”状。
2.证候诊断
(1)骨断筋伤,气滞血瘀证:骨折早期,伤后 1 周~2周。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
不得宣通;局部瘀肿明显,疼痛较甚。
(2)瘀血未尽,筋骨未愈证:骨折中期,伤后 3 周~5周。瘀血未尽,筋骨未愈;瘀肿
渐退,筋骨不舒。
(3)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证:骨折后期,伤后 5 周后。筋骨未坚,肝肾不足;瘀肿已
消,筋骨不舒,并可伴体倦乏力,腰膝酸软等。
(三)常见合并症
如果暴力巨大,引起跟骨骨折后的残余暴力可继续向上传递,进而引起脊柱的压缩骨折
或骨盆、髋臼的骨折,故凡是跟骨骨折如系从高处坠落致伤,均应检查骨盆、脊柱以防漏诊。
二、治疗方案
治疗目的主要是恢复 Böhler’s 角,恢复跟骨外形(足弓高度和宽度)以及距下关节面的
平整,重建距下关节面和跟骰关节面,恢复关节活动功能。对关节面塌陷、横径增宽、骨片
有旋转移位的跟骨骨折,首选 C 形臂X 线机监视下经皮撬拨复位,器械(如夹棍等)挤压复
位,并用克氏针固定,辅以夹板或石膏外固定。
(一)手法复位、钢针撬拨经皮内固定及夹板或石膏外固定。
手法及器械整复的要点:①运用双掌或者器械给予跟骨体横向挤压,以恢复跟骨体宽度;
②纵向拔伸牵引,以纠正跟骨塌陷、嵌插,恢复跟骨正常高度;③牵引时保持跖屈位,以后
跟部发力为主,有助于恢复 Böhler’s 角;④在持续牵引的同时,小幅度内外翻和背伸跖屈踝
关节,有助于恢复距下关节面的磨合平整与正常活动范围;⑤固定时在跖屈位基础上适当保
持内收,可防止骨块挤压腓骨长短肌腱产生的后期疼痛。
在具体操作的时候,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整复方法。在整复的过程中,往
往多种方法同时运用。对于无移位的骨折,无需手法复位。
1.未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
(1)跟骨结节纵形骨折:若跟骨结节骨骺分离,骨块上移明显者,应予以整复。整复
方法:使患膝屈曲 90°,一助手扶持小腿,另一助手握前足使足跖屈。术者两拇指置于移
位骨折块上方跟腱两侧,余四指托于足底,相向用力挤压使骨块复位。如未能复位者,可在
局麻下以斯氏针穿过结节中部,钢针两端连接牵引弓,术者紧握牵引弓先将骨块向后牵拉,
以松解骨折面的交锁,然后向下牵引复位。
(2)跟骨结节横形骨折:系跟腱牵拉造成的撕脱骨折。若骨折块大且向上移位明显者,
需给予手法复位或钢针撬拨固定术,必要时手术治疗。
(3)跟骨体骨折:患者屈膝 90°,近端助手扶住小腿,远端助手握前足并使足踝部跖
屈。术者面对患者站立,双手四指交握足跟底,双掌侧鱼际部相对挤压跟骨两侧,纠正跟骨
体增宽畸形,然后双掌扣住跟骨结节,轻缓摇动松解嵌插,并用力向后下方牵引,恢复结节
关节角。此外,尚可采用牵引挤压法恢复结节关节角。倘结节关节角仍难以恢复,可以加用
钢针牵引。倘跟骨增宽尚未纠正,可采用跟骨夹挤压整复,应用时注意以软棉垫保护皮肤。
2.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
硬膜外麻醉后,取侧卧位,患足在上,消毒、铺巾,患足置于 C 形臂X 线机上,在跟腱
止点两侧平行插入 2根斯氏针,针尖沿跟骨纵轴向前并略微偏向足底,达骨折断端下方后,
一手四指抓住 2根斯氏针,拇指抵住足底部,另一手四指抓住前足中部,拇指亦抵住足底部,
三点折顶,撬起塌陷的跟骨后距关节面的骨折片,旨在恢复 Böhler’s 角至正常范围。再于内
外踝下方、跟骨内外两侧用跟骨夹或者两手掌根部,或用器械(如夹棍等)挤压,使跟骨外
侧壁膨突移位之骨折块复位,纠正增宽的横径,C 形臂X 线机透视证实跟骨外形正常后,由
助手于跟腱止点两侧斯氏针下方沿跟骨纵轴交叉钻入 2根克氏针以维持复位。夹板或石膏固
摘要:
展开>>
收起<<
骨伤科中医诊疗方案目录跟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113腰椎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117急性腰扭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121孟氏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124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128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134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138踝关节扭伤中医诊疗方案(试行)…………………………………142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146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
相关推荐
-
2025-09-28 999+
-
2025-09-28 999+
-
2025-09-28 999+
-
2025-09-28 999+
-
2025-09-28 999+
-
2025-09-28 999+
-
2025-09-28 999+
-
2025-09-28 999+
-
2025-09-28 999+
-
2025-09-28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