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复位标准

2025-09-30 999+ 18KB 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骨折后,骨折两端最理想的位置是达到解剖复位(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恢复原来解剖位
置)。某些部位的骨折,虽未能达到解剖复位,但愈合后,肢体的功能无明显影响,这就
称为功能复位
  若为了追求解剖复位,而进行多次的手法复位,滥用粗暴方法或轻易采用切开复位等
方法,都是错误的。反复多次的手法复位不仅增加软组织的损伤,影响骨折愈合,而且可
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肱骨髁上骨折,若反复多次复位,可引起骨化性肌炎,影响肘关节
的功能,不同部位的功能复位标准不尽一致。
  每一部位功能复位标准不尽一致,一般认为:骨折部的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完全
矫正。下肢骨折缩短移位在成人不超过 1CM,儿童不超过 2CM;长管骨横形骨折 在骨
干部端对位达到 1/3,干骺端对位达到 3/4 以上,在幼儿向前或向后成角移位,因与关节
活动方向相致,可在骨痂塑形期自行矫正,但在下肢,成人向前或向后成角移位不超过 10
度,儿童不超过 15 度,日后在骨痂塑形期也可自行矫正,向侧方成角与关节活动方向垂
直,日后不能自行矫正,必须完全复位。否则关节内外两侧在负重时所受压力不均,日后
可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引起疼痛及关节畸形。上肢骨折部位不同要求不同,肱骨干的轻度
畸形,对功能影响不多,前臂双骨折就要求对位对线都好,否则将影响前臂旋转功能。
骨折功能复位
折的恢复是由骨膜完成的,但成骨细胞生长有一定的周期,所以不可着急,需静静修养
适量运动,另外,过多的补充营养(如钙)完全没有必要,稍加补充就行啦!下面给你
专家建议,祝你早日康复!
骨折的治疗原则
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使受伤部位最大可能、尽快地恢复正常功能。治疗骨折有三大原
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
.复位
(一)骨折早期复位 可使骨折修复顺利进行。复位的方法有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两类。如
果过长地拖延复位时间,就会造成骨折复位的困难。
骨拆复位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所以,对每一个骨折,原则上应争取解剖学对位,而
某些骨折,复位时有一定困难,虽未完全恢复到解剖位置,但骨折愈合后,不影响该伤

标签: #骨折

摘要:

骨折治疗旨在助受伤部位尽快恢复正常功能有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三大原则。复位方面理想状态是解剖复位但某些部位功能复位也可行且不能为追求解剖复位而滥用方法反复手法复位会增加软组织损伤影响愈合甚至引发并发症。不同部位功能复位标准不同如旋转移位、分离移位必须矫正下肢缩短移位成人不超1CM、儿童不超2CM等。复位方法有手法复位、牵引复位和切开复位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固定方面合适有效的固定是骨折愈合关键常用方法有外固定(小夹板、石膏绷带等)和内固定(螺丝钉、钢板等)。功能锻炼方面早期合理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肌肉萎缩、防止关节僵硬有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两种形式但必须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根据骨折稳定程度逐渐增加活动量且要防止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

展开>> 收起<<
骨折复位标准.doc

共3页,预览1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3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