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中医临床诊疗指南

2025-09-28
999+
537.5KB
1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多发性骨髓瘤中医临床诊疗指南
1 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主要提出了多发性骨髓瘤常见并发症、兼挟症的处理建议。
本指南适合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血液病科等相关临床医师参考。
2 术语和定义[1-13]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
2009 年全国中医血液病专家会议共识已将其中医病名统一为“骨髓瘤”, 多由于年
老体衰,又或情志失调,或房劳过度等使气血阴阳失调、脏腑精气亏虚,痰瘀毒搏结,闭
阻经络,致经脉筋骨失于濡养。可参见中医文献的“骨痹”等范畴。
3 诊断
3.1 流行病史[14]
我国 MM 发病率约为 1/10 万,低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4/10 万),发病年龄大多在
50-60 岁之间,40 岁以下少见,男女之比约为 3:2。
3.2 临床表现[15-18]
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骨痛、贫血、高钙血症、高粘滞血症、肾脏损害、
反复感染为主要表现。临床上极易被误诊及漏诊。
3.3 实验室检查[19-22](参照《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5 年修订)》)
3.3.1 必检项目
3.3.1.1 血液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包括白蛋白,乳酸脱氢酶)、电解质(包括钙离
子)、凝血功能、血清蛋白电泳(包括 M蛋白含量)、免疫固 定电泳(加做 IgD[1])、β2-
MG、CRP、外周血涂片(浆细胞百分数)、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
3.3.1.2 尿液检查:尿常规、24 h 尿轻链、尿免疫固定电泳;
3.3.1.3 骨髓检查:骨髓细胞学涂片分类、骨髓活检+免疫组化(骨髓免疫组化建议应包括
针对如下分子的抗体:CD5、CD19、CD23、CD25、CD20、CD38、CD56、CD138、κ轻链、λ轻
链);
3.3.1.4 影像学检查:全身X线平片(包括头颅、骨盆、股骨、肱骨、胸椎、腰椎、颈椎);
3.3.1.5 其他检查:胸部 CT、心电图、腹部 B超;
3.3.2 对诊断或判断预后有价值的项目
3.3.2.1 血液检查:血清游离轻链(sFLC);
3.3.2.2 尿液检查:24 h 尿蛋白谱(多发性骨髓瘤肾病及怀疑淀粉样变者);
3.3.2.3 骨髓检查:流式细胞术(建议抗体标记采用4色以上,应包括针对如下分子的抗体:
CD19 、CD38 、CD45 、CD56 、CD20 、CD138 、κ轻 链 、 λ轻 链 ; 有 条 件 的单 位 加 做
CD27、CD28、CD81、CD117、CD200 等的抗体,建议临床研究时开展);流式细胞术(建议抗体
标记采用4色以上,应包 括 针对如下分子的抗体 :
CD19 、CD38 、CD45 、CD56 、CD20 、CD138 、κ轻 链 、 λ轻 链 ; 有 条 件 的单 位 加 做
CD27、CD28、CD81、CD117、CD200 等的抗体,建议临床研究时开展);
3.3.2.4 影像学检查:CT、MRI(局部或者全身)、PET-CT;
3.3.2.5 其他检查:怀疑淀粉样变性者,需行腹部皮下脂肪、骨髓或受累器官、部位活检,
并行刚果红染色。怀疑心功能不全及怀疑合并心脏淀粉样变性者,需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3.3.2.6 心功能不全及怀疑合并心脏淀粉样变性或者轻链沉积病患者,检测心肌酶谱、肌
钙蛋白、BNP、NT-proBNP。
3.4 诊断标准[22]
参照《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5 年修订)》中的诊断标准。
3.5 鉴别诊断
临床容易误诊,初诊误诊率高达 60%以上[23-26]。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3.5.1 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症及骨转移 多数患者因骨痛、骨折的原因首次就诊于骨科、
针灸推拿科,且影像学检查显示早期 MM 的溶骨性改变并不多见,极易被误诊[27]。
3.5.2 肾脏疾病 部分患者初诊因水肿、蛋白尿、肌酐升高等原因就诊于肾病科,临床极
易被误诊。
3.5.3 其他血液病 部分患者以贫血或出血原因就诊,亦易被误诊。
4 辨证分型[31-52]
4.1 气血亏虚证
临床表现:面色少华,倦怠乏力,心悸气短,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舌质淡,苔白或
少苔,脉濡细或细弱等。
4.2 肝肾阴虚证
临床表现:低热盗汗,五心烦热,口渴咽干,大便干结,舌红,质暗或有瘀斑,少苔,
脉细数等。
4.3 脾肾阳虚证
临床表现:面色晄白,纳呆食少,双下肢浮肿酸重,怯寒神疲,大便溏薄,小便清长,
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沉细。
4.4 痰瘀痹阻证
临床表现:骨痛剧烈,痛有定处,疼痛难忍,转侧不利,肢体麻木,痰核肿大,症瘕
痞块,胸闷,痰多,面色黧黑,精神萎靡,舌体胖大,质暗,苔厚腻,脉涩或紧或弦滑等。
5 治疗
5.1 治疗原则[53-62]
中医药在配合西医治疗 MM 上发挥了独特优势,既能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还能提高
机体免疫力、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多发性骨髓瘤以肾虚为本,痰瘀毒为标,故临床应以补肾、活血、解毒为
基本治疗原则。
5.2 分型论治
5.2.1 气血亏虚证
治法:补气养血、填精益髓
主方:十全大补汤加减[63、64] (证据级别:IV 级;推荐级别:D)
常用药: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肉桂、鹿角胶等。
加减:乏力甚者加用人参大补元气;心悸失眠者加用酸枣仁、大枣,以补血安神;脾
失运化,食欲减退加用砂仁、白豆蔻等;大便溏薄者,加山药、薏苡仁等。
5.2.2 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通络止痛
主方:六味地黄丸加减(证据级别:IV 级;推荐级别:D)
常用药: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等。
加减:骨痛甚者,可加全蝎、蜈蚣以破瘀通络止痛;阴虚火旺征象明显者,加知母、
黄柏、地骨皮、青蒿,同时加大生地黄、丹皮用量以增强滋阴凉血之效;出血者,可加用
仙鹤草、连翘、鸡血藤、三七粉等;盗汗重者,加浮小麦。
5.2.3 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活血通络
主方:真武汤加减(证据级别:V 级;推荐级别:D)
常用药:生姜、附子、茯苓、白术、白芍等。
加减:瘀血明显者,可加用益母草、赤芍、三七粉等。
5.2.4 痰瘀痹阻证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主方:涤痰汤合身痛逐瘀汤加减(证据级别:IV 级;推荐级别:D)
常用药:半夏、陈皮、茯苓、胆南星、枳实、竹茹、全蝎、当归、鸡血藤、莪术、僵
蚕。
加减:可酌情配伍行气之品,如川芎、厚朴等以助化痰活血通络。气虚明显者,可加
黄芪、党参补中益气;心悸不寐明显,加酸枣仁、茯神养血安神;痰核肿大者,加用浙贝
母、夏枯草、玄参、牡蛎等;肝脾肿大者,加用三棱、土鳖虫等。
5.3 中成药
5.3.7 参麦注射液[77]: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伴见气阴两虚证,
使用方法:100mL/d,10d为一个疗程。(证据级别:III 级;推荐级别:D)
5.3.8 参芪扶正注 射液[80] :益气扶正。治 疗多 发性骨髓瘤伴见气虚证 ,使用方法:
250mL/d 静滴,每日一次,30 天为一个疗程。(证据级别:III 级;推荐级别:D)
5.3.10 六味地黄丸[82]:滋补肾阴。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伴见肾阴不足证,一次6g,每日 3
次口服。(证据级别:III 级;推荐级别:D)
5.3.11 川芎嗪注射液[83]:行气活血。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伴见瘀血证,使用方法: 160-
240mg/d,缓慢静脉滴注,每日一次2 周为 1 个疗程。(证据级别:III 级;推荐级别:
D)
5.3.12 参附注射液[77]:益气温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伴见脾肾阳虚证,使用方法:20~
100ml/d,缓慢静脉滴注,每日一次,2 周为 1 个疗程。(证据级别:III 级;推荐级别:
D)
5.4 多发性骨髓瘤常见并发症、兼挟症的治疗
5.4.2 肾功能损害:常见蛋白尿症状,多由脾虚、肾虚失于固摄、或外感六淫、肺气失宣
所致,亦与湿热、瘀血阻滞有关。
若蛋白尿经久不消,缠绵难愈,可加用三七粉、益母草、白及等;伴有血尿者,可加白茅
根、藕节、仙鹤草、茜草等;伴尿素氮、肌酐升高者可加滑石、车前草、土茯苓、泽兰等。
百令胶囊:补肺肾,益精气。对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出现蛋白尿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口
服。一次4粒,一日3次。(证据级别:V 级;推荐级别:E)
黄葵胶囊:清利湿热,解毒消肿。用于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症见:浮肿、腰痛,蛋白尿
血尿、舌苔黄腻等。口服,每次5粒,一日3次;8 周为一疗程。(证据级别:V 级;推荐
级别:E)
尿毒清颗粒: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用于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出现肌酐、尿素
氮升高。温开水冲服,每日 4次,6、12、18 时各服 1袋,22 时服2袋,每日最大服用量 8
袋。(证据级别:V 级;推荐级别:E)
5.4.3 白细胞减少
地榆升白片[84]: 益气养血、健脾补肾、活血化瘀。口服。2~4 片/次,每日 3次。20 天~1
个月为一疗程。(证据级别:V 级;推荐级别:E)
芪胶升白胶囊:补血益气。用于气血不足所致白细胞减少者。口服,一次4粒,每日 3次。
(证据级别:V 级;推荐级别:E)
十一味参芪片:补气养血、健睥益肾。用于气血不足所致白细胞减少者。口服,一次4 片,
每日 3次。(证据级别:V 级;推荐级别:E)
摘要:
展开>>
收起<<
多发性骨髓瘤中医临床诊疗指南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辨证和治疗。本指南主要提出了多发性骨髓瘤常见并发症、兼挟症的处理建议。本指南适合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血液病科等相关临床医师参考。2术语和定义[1-13]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2009年全国中医血液病专家会议共识已将其中医病名统一为“骨髓瘤”,多由于年老体衰,又或情志失调,或房劳过度等使气血阴阳失调、脏腑精气亏虚,痰瘀毒搏结,闭阻经络,致经脉筋骨失于濡养。可参见中医文献的“骨痹”等范畴。3诊断3.1流行病史[14]我国MM发病率约为1/10万,低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4/10万)...
相关推荐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