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常见并发症及风险防范

2025-08-18
999+
71KB
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精神科常见并发症预防规范及风险防范
精神科疾病多为反复发作、慢性迁延,如果长期得不
到及时治疗,会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到来,严重危害人们的
身体健康及精神健康。因此,对精神科疾病及早的治疗,
有效预防精神疾病的复发已成为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常见的精神科的并发症有:
一、并发结核
精神科病人具有生活懒散、行为退缩,饮食不主动,
孤僻、少动等症状,常常导致营养状况下降及机体抵抗力
差,所以容易导致并发结核病,如肺结核及肠结核等。
(一)预防规范:
根据本地区结核病流行情况、本机构的诊疗条件等,
制定本机构结核病感染预防与控制计划,并确定专门机构
或专人负责计划的实施。结核病感染预防与控制计划应当
包括以下内容:
1. 本机构中结核病感染危险区域、危险场合的界定以及
危险级别的确定。
2. 采取的结核病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3. 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和设备。
4. 涉及的相关工作人员及其职责。
(二)风险防范:
1.开展本机构肺结核感染危险性评估。
2.制定本机构的结核病感染预防与控制计划。
3.建立健全结核病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
范。
4.开展感染预防与控制、职业安全防护的技术培训,提
高自我防范意识。
5.开展预防结核病传播的宣传教育。
二、合并肝脏疾病
肝脏是人体代谢异物的找器官,也是药物和毒物损害
的主要靶器官。由药物引起肝脏组织和功能的改变称为药
源性肝病,这在精神疾病治疗过程中比较常见。
(一)预防规范:
在精神科用药前需检查肝功能情况,用药时应尽量选择
对肝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避免造成肝功能进一步下降恶
化,用药过程中应定期复查,一旦发现肝功受损,则应根
据受损情况决定是否停药、减少药物剂量以及给予相应的
对症处理措施。
(二)风险防范:
1.药物治疗是肝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应把药物治疗作
为一个潜在的病因。
2.转氨酶水平>2000U/ L,通常提示肝严重损害或肝细
胞大面积坏死。
3.轻度转氨酶升高需广泛的鉴别诊断,包括慢性乙型或
丙型病毒性肝炎。如果发现患者有慢性病毒性肝炎,应谨
慎使用对肝有毒性的药物。
4.精神疾病患者中酒精滥用的患病率高。
5.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铜代谢障碍,可出现急性或慢性
肝炎的临床表现。
6.遗传性血素沉着症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铁代谢障碍。
7.自体免疫性肝炎是无症状转氨酶升高的一种疾病,女
性常多于男性。
8.大多数患者是以胆汁淤积为主的肝酶异常,最常见的
病因是药物反应或胆管梗阻,如果 药物因素被排除,应做
腹部超声检查确定有无胆管梗阻。
三、合并循环系统疾病
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体位性低血压、心电图改变、
心律失常、QT-c 间期延长较常见。
(一)预防规范:
1.定期复查心电图,及时发现问题。
2.避免急剧增药和长期大剂量用药。
3.高龄和原有心血管疾病者慎用药,剂量应小、加药宜
慢,尽量用对心血管影响小的药物。
4.尽可能避免抗精神病药、抗震颤麻痹药和抗抑郁药联
摘要:
展开>>
收起<<
精神科疾病多为慢性且易反复长期不治易引发严重并发症危害身心。常见并发症及预防规范如下:1并发结核:精神科患者生活懒散、抵抗力差易并发结核。需制定感染预防与控制计划界定危险区域采取预防措施配备必要设备明确人员职责。同时开展危险性评估建立规章制度加强技术培训与宣传教育。2合并肝脏疾病:药源性肝病在精神疾病治疗中常见。用药前应检查肝功能选择对肝影响小的药物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是肝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应谨慎用药尤其对有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3合并循环系统疾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等。需定期复查心电图避免急剧增药慎用于高龄和心血管疾病患者避免药物联用。4代谢综合征:定期复查血脂、血糖对高危人群早期干预加强宣传教育。用药前评估风险告知不良反应选择合适药物注意监测和干预。精神科患者患病应依据病情选择科室治疗必要时请精神科医生会诊或派护理人员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