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42页】




标签: #孤独症
摘要1943年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LKanner与维也纳大学儿科医师HAsperger先后观察到一类儿童具有极度孤僻、言语发育迟滞、重复简单活动、缺乏想象能力等特征Kanner将其命名为“早发性婴儿孤独症”Asperger称为“孤独症”。儿童孤独症患病率为万分之二到五男孩多于女孩我国尚无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病因包括心理因素(“冰箱妈妈”理论)、遗传因素(家系研究、双生子研究显示遗传不可忽视)、围产期因素(母孕期疾病、产时损伤等影响大脑发育)、器质性因素(细胞迁移受阻、脑部发育异常等)、神经电生理研究(脑电异常)、感染中毒因素(合并病毒感染多)和社会心理因素(非单独致病因素良好家庭氛围可改善预后)。临床表现有“Kanner三联症”包括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兴趣狭窄及刻板行为还有感觉、认知方面异常及特殊白痴天才表现。评估可用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诊断需详细了解病史等重点观察Kanner三联征并注意鉴别诊断。治疗包括对症治疗(药物改善行为)、教育与训练(掌握生活技能等)、行为治疗(减少不愉快行为促进建设性行为)及综合治疗模式。2008年4月2日是首个世界孤独症日有助于
相关推荐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