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2025-09-10 999+ 204KB 2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儿童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细菌性脑膜炎是儿科常见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是儿童
感染性疾病中病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幸存者中 30%~50%遗留永久性
神经系统后遗症[1]。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儿童细菌性脑
膜炎的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国内在细菌性脑膜炎的抗菌药物选择、停
药指征、糖皮质激素使用及腰椎穿刺复查等方面尚存在争议,远期随访
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异,缺乏可操作性的流程和规范。中华医学
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为此成立专家组,由核心专家提出儿童社区获得
性细菌性脑膜炎诊断与治疗共识的基本原则,经全国 45 个单位共 70 名
专家历时 1 年余,反复多次讨论和修改,形成儿童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
膜炎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以提高我国儿科及相关专业临床医师对本
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水平。
本共识主要针对 1 月龄至 18 岁儿童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未涉
及异常免疫状态儿童和医源相关的儿童细菌性脑膜炎。
一、流行病学
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的发生与年龄相关,多发生在 5 岁以内,尤其是
婴幼儿[2]。2006—2009 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对我国 4 省近
2 000 万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人群总体发病率为
(1.84~2.93)/100 000,5 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为(6.95~22.30)/100 
000[3]。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数据亦显示,细菌性脑膜炎发病
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步降低,<2 月龄为 80.69/100 000;2~23 月龄为
6.91/100 000;2~10 岁为 0.56/100 000;11~17 岁为 0.43/100 
000[4]。细菌性脑膜炎发病的高危因素包括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抑制,
外伤性或先天性解剖结构缺陷(毛窦、脑脊液耳漏鼻漏等),
,未接种相关疫等。近期有呼吸道器官耳道鼻窦
的感染、脑膜炎高发、与细菌性脑膜炎密切接触者,
率增[5]。
二、病原学
    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与儿的年龄、免疫功能和关。随着疫
及,脑膜炎奈瑟菌及流感嗜血杆所致脑膜炎发病率显下降;
链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生率亦有所下降[5]。目前国内儿童细菌性脑膜
炎病原学检出性率低,在不同地明确病原菌的脑膜炎中,较常见的
病原菌为链球菌、B 族溶血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其病原菌如肠
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曼
动杆菌等亦有报道。细菌性脑膜炎常见的病原随年龄同:1~3
月龄,常见病原为大肠埃希菌、B 族溶血链球菌、链球菌;3 月
龄,链球为常见,随年龄增大所占增高,其病原
流感嗜血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3~6 岁组,脑膜炎奈瑟菌和
斯特菌则多见6 岁以儿童[2, 6,7,8,9,10,11]。免疫功能低下的儿,
除肺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外,发生见病原菌引起的脑膜炎,如金
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菌、凝固酶阴葡萄球菌、单核细增生
斯特菌等。注意的是随着时代变迁、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在不
国家与区、不、社区获得性感染与内获得性感染等不
情况下,脑膜炎病原细菌的药物感性差异较。中国儿童感染性疾病
病原学及细菌监测协作组对儿童链球菌脑膜炎的多中心研究
示,链球菌脑膜炎分离株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莫西沙星氧氟
沙星利福感;对左氧氟沙星(99.3%)、氯霉
(92.9%)、厄他培南(84.6%)高;对头孢曲松(48.4%)、
孢噻肟(40.0%)及美罗培南(38.0%)中等感;对青霉
(19.6%)、克林霉素(16.7%)、红霉素(4.2%)低,头孢曲
、头孢噻肟及美罗培南尚存在药率,分
37.6%、38.2%及 46.0%[12]。在国内儿童链球菌脑膜炎的其他研
中,尚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报道
[2,7,8,9,10,11,13,14]。2005—2014 年中国细菌监测网China
AntimicrobialSurveillanceNetworkCHINET监测报告脊液
产超广谱 β-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beta-
lactamases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 61.7%(包括成人与儿童),

标签: #脑膜炎

摘要:

《儿童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指出细菌性脑膜炎是儿科常见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死率较高幸存者也易遗留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国内在抗菌药物选择、停药指征等方面存在争议远期随访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异。为此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成立专家组制定了共识以提高我国儿科及相关专业医师对该病的规范化诊治水平。本共识主要针对1月龄至18岁儿童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内容涵盖:1流行病学:细菌性脑膜炎多发生在5岁以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步降低。2病原学:病原与患儿的年龄、免疫功能和地区有关。肺炎链球菌、B族溶血性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是较常见的病原菌。3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大多急性起病可表现为发热、精神状态和意识改变等。脑脊液检查是主要诊断依据。4诊断流程和鉴别诊断:按流程诊断评估注意排查并发症同时需与病毒性脑膜炎、隐球菌脑膜炎等相鉴别。5治疗策略:包括抗菌药物治疗、对症支持治疗、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处理。6长期随访:进行发育评估、听力评估等。7预防:推荐适龄儿童常规接种相关疫苗。

展开>> 收起<<
儿童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全文).doc

共21页,预览7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21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