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6新生儿败血症

2025-09-09 999+ 29KB 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第五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十节 新生儿败血症
授课教师 徐文兰 授课班级 高临 0902
课型 理论课 授课地点 西校区多媒体教室
课时 1 学时 授课时间 2007 年 9 月 30 日星期二第 3 节课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题 第十节 新生儿败血症
教学目标 掌握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熟悉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
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机制
教学重、
难点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教学方法 讲授、举例、启发、讨论
教学设计 组织教学 2min
复习旧课 、导入新课 3min
讲授新课 35min
内容小结、布置作业 5min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讨论问题、例题,教学设计,学生课前预习本
节内容。
教学参考 《儿科学》 杨锡强 第 6 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板书内容与授课时间设计
板书内容 时间
第十节 新生儿败血症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导入新课
定义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感染途径:(二)、病原菌
(三)免疫功能低下
二、临 1、感染中毒症状 2、高度可疑的特殊表现
3、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血培养
四、诊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五、治疗
(一)抗菌治疗 高效、联合、静脉给药、足程
1、抗生素的选择
2、疗程
(二)支持疗法
(三)免疫疗法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45min
5min
10min
10min
5min
10min
5min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摘要:

《第五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第十节新生儿败血症》摘要授课教师徐文兰于2007年9月30日在西校区多媒体教室为高临0902班讲授1学时理论课课题为新生儿败血症。教学目标为让学生掌握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熟悉病因了解发病机制。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并繁殖、产生毒素造成的全身性感染发生率约占活产婴儿的1早产儿更高且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困难。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包括感染途径(宫内、产时、产后感染)、病原菌(主要为大肠杆菌等)、免疫功能低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差)。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有感染中毒症状、高度可疑的特殊表现及并发症。实验室检查有周围血白细胞计数、血培养等。诊断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包括抗菌治疗(高效、联合、静脉给药、足程)、支持疗法、免疫疗法。课堂最后进行小结并布置作业。

展开>> 收起<<
教案6新生儿败血症.doc

共4页,预览2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4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