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儿童的人格特点与特殊教育研究论文(共2篇)

2025-09-09
999+
17KB
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聋哑儿童的人格特点与特殊教育研究论
文(共 2 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
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
事如意!
第一篇:浅谈聋哑儿童的人格行为特点与特殊教
育研究
聋哑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即
作为自然人,又作为社会人,而学生的身份又使他们
有着与其他儿童相同与不同的地方。聋哑儿童应该有
着与正常儿童一样享受生活、接受教育的权利,而由
于他们现实的生理缺陷,又使他们与正常儿童不同,
表现出某些特有的心理、性格、人格以及行为特点。
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学生,我们必须更加关注,
倾注更多的爱心,认真研究他们的人格行为特征,实
施特殊的教育与关怀。
一、聋哑学生人格行为特点及原因分析
对事物的理解比较肤浅。人获得信息的渠道主要
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由于聋哑儿童的生理
缺陷,使他们缺少了一个重要的获得信息的渠道。这
使他们与健全人交流有一定障碍,很多信息他们都不
知道或者知道的不是很多,只能用眼睛看到事物的表
象,深层的东西无法理解,这就使知识的传授比较困
难,他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大多数
的聋哑孩子对事物的理解比较肤浅。
在心理上比较自卑。心理学认为,自卑是相对自
信而言的,指对自己 有着不良的观念、不适宜的评
价以及赋予过低的自我价值。通俗的讲,如果感觉自
己在某种程度上是软弱无能的,不健全的,甚至低人
一等,如果自我怀疑,犹豫不决,对自己的评价尖刻,
而且很难感到生活的美好,那就证明已陷入了自卑的
深渊中。聋哑孩子由于语言上的障碍,使他们长期游
离于健全孩子之外,看到别人唱歌、听音乐、讲故事、
与朋友说笑等等,他们无不流露出羡慕的眼神,因此,
老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比常人矮一头,在这种心理长
期作用下,他们逐步走入自卑的状态。
在性格上比较孤僻。绝大多数聋哑孩子居住的地
方,在一个自然人群中聋哑人几乎没有,或只有他
(她)自己,因此少有朋友。他讲的话别人看不懂,
别人讲的话他也不理解,这种交流上的障碍,有时会
遭到同龄孩子的嘲讽、欺负,或来自周围人的误解或
耻笑,所以,使他们过早的接受了烦恼、忧虑、焦虑
不安的不良体验,从而变得很胆小怕事,越来越来不
愿意同健全的人接触,把自己封闭起来,性格慢慢变
得孤僻起来。
在行为上常有某些不良举止。许多聋哑孩子的家
庭生活条件不是很好,琳琅满目的商品对他们有较大
的诱惑力,当在物质上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时,一些
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就会产生某些不良行为,如小偷
小摸,贪小便宜等。而人们对这些不良行为的谴责他
们并不知道,因为他们听不到人们的议论,社会舆论
对他们的影响力远不及健全孩子。而一些父母对他们
的过份的偏爱,生活上照顾有加,教育却比较少,也
会助长聋哑儿童某些不良行为的产生。
在情感上不懂得感恩。由于聋哑儿童与他人沟通
的障碍(包括与他们父母的沟通),所以聋哑儿童与
人们的情感交流较少,加之人们对残疾儿童的同情,
政府及社会各界给予他们很多的关怀、同情与帮助,
使他们获得的较多,而付出的较少。聋哑儿童也认为
这些同情与关怀是理所应当的,久而久之,在聋哑儿
童的心里缺少了些许感恩之情。
二、特殊的教育方法与手段,让聋哑儿童健康成
长
走向社会,在与正常儿童接触中感受幸福。有教
育家说:“在教育大纲和教材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
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
摘要:
展开>>
收起<<
聋哑儿童的人格特点与特殊教育研究论文摘要本文聚焦聋哑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探讨其人格行为特点与特殊教育方法。聋哑儿童因生理缺陷获取信息渠道受限对事物理解较肤浅;语言障碍使其长期游离于健全孩子之外心理上容易自卑;交流障碍还导致其性格孤僻且行为上易出现不良举止如小偷小摸等;情感上因沟通障碍及外界过多关怀不懂得感恩。针对这些问题特殊教育可采取以下方法:创造聋哑儿童与健全儿童接触机会组织联欢等活动让他们感受平等与幸福;创建丰富文体活动载体培养其合作意识、反应能力与团队精神;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通过讲解故事、召开主题班会等使其学会感恩;教师关爱与严格要求并举以平等态度与学生相处做善意的倾听者、适时的建议者和指导者让聋哑儿童自然健康成长。
相关推荐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