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新生儿凝血功能【37页】

2025-09-09 999+ 2.11MB 3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摘要:

危重新生儿凝血功能变化研究进展摘要危重新生儿常因缺氧、酸中毒、感染等病理状态导致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内外源性凝血系统激活早期易出现高凝和微血栓严重者会发展为DIC。研究表明危重新生儿多存在凝血功能变化且病程早期即有异常。凝血功能检测包括PT、APTT、TT、Fib、PLT、D2D等指标以及PreDIC诊断中的分子标志物检测如PC、AT、vWF等其中AT是重要抗凝物质。危重新生儿APTT和PT值较成人长且APTT延长更明显Fib异常发生率虽高但与疾病严重程度无相关性。D2D是反映高凝和纤溶亢进的标志物其水平可反映疾病严重程度。PreDIC识别很重要但临床上早期诊断困难。血管内皮损伤参与危重儿病理过程AT、PC、TPS、vWF比血小板更敏感利于早期发现DIC。治疗DIC最重要的是抗凝治疗同时要重视原发病治疗纠正低氧血症、感染等激发因素。肝素是经典抗凝药物目前使用趋向早期、小剂量、皮下注射和低分子肝素且强调个体化治疗。使用肝素需监测AT活性但AT应用时机、剂量等尚需研究。晚期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减少可进行补充替代治疗但多数学者不提倡使用浓缩凝血因子提倡使用冰冻血浆。

展开>> 收起<<
危重新生儿凝血功能【37页】.pptx

共37页,预览12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37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