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教案

2025-09-07
999+
39.5KB
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儿科学》教案
教 师 周宏 班 级 泸医临床医学本科
课程名称 儿科学 日 期 2008 年 12 月
课程类型 讲授 课 时 1学时
教 材 第 6 版《儿科学》本科教材
教材分析
重 点 掌握新生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要点。
难 点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 集中授课,PowerPoint 教学幻灯
教
学
进
程
及
要
求
课堂教学各环节的内容、教法及时间分配
一、定义 2 分钟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5 分钟
三、临床表现 8 分钟
四、辅助检查 5 分钟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8 分钟
六、治疗 10 分钟
七、预防 2 分钟
黑体为掌握内容;下划线为熟悉内容;其它为了解内容。
1、掌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诊疗原则。
2、 熟悉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的治疗原则。
3、了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防。
思考题
或
课后作业
1 简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2 试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课后记录
教 研 室
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教案续页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定义】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又称肺透
明膜病(hyaline membrance disease )多发生于早产儿,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所引起
呼气末肺泡萎陷,致使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
【病因及发病机制】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
分泌——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成分——糖、蛋白质、脂类——DPPC
表面活性物质蛋白 SP 的分类
PS 的产生、作用
早产、窒息、低体温、前置胎盘、胎盘早剥、IDM 等---导致 PS 不足,诱发 RDS
【发病机制】(图表)
【临床表现】
患儿出生时多正常。患儿常在生后 2-6h 内出现呼吸窘迫、表现为呼吸急促、发绀、鼻
煽、吸气性三凹征和明显的呼气呻吟。若出生后 12h 后出现症状可排除本病。本病为自限
性疾病,如生存 3d 以上,且无并发症,肺成熟度增加,可望恢复。
呼气性呻吟 ——为 NRDS 早期特征性症状。呼气性呻吟是由于呼气时气流通过部分关
闭的声门所致。呼气时部分关闭声门是患儿对肺泡萎陷的保护性反应,其作用是使呼出的
气流缓慢排出,以保持一定的呼气末正压和增加功能残气量,防止肺泡萎陷。
恢复期易出现动脉导管开放。表现为喂养困难,呼吸暂停,水冲脉,心率增快或减慢,
心前区搏动增强,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听到收缩期杂音或连续性杂音,严重者可出现心力
衰竭。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泡沫试验
卵磷脂/鞘磷脂值
血气分析
X线检查(毛玻璃样改变,支气管充气征,白肺)
彩超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1、湿肺——
多见于足月儿,为自限性疾病
肺淋巴或/和静脉吸收肺液功能暂时低下
呼吸增快,一般情况好。重者有发绀、呻吟等。
听诊呼吸音减低,可有湿啰音。
X 线表现
2、B组链球菌肺炎——
母孕期病史
母血或宫颈试子培养有B组链球菌生长
标签: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摘要:
展开>>
收起<<
《儿科学》教案由周宏老师为泸医临床医学本科准备课程聚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也称肺透明膜病主要发生于早产儿因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致肺泡萎陷引发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本课程1学时采用集中授课与PPT结合方式进程包括定义(2分钟)、病因及发病机制(5分钟)、临床表现(8分钟)、辅助检查(5分钟)、诊断和鉴别诊断(湿肺、B组链球菌肺炎、膈疝等8分钟)、治疗(10分钟强调机械通气和PS替代疗法的重要性介绍呼吸机参数与模式)及预防(2分钟)。重点在于掌握发病机理、诊断、鉴别诊断及诊疗原则熟悉治疗原则了解预防。思考题包括简述诊断治疗原则及试述病因发病机理。
相关推荐
-
2025-08-20 999+
-
2025-08-20 999+
-
2025-08-20 999+
-
2025-08-20 999+
-
2025-08-20 999+
-
2025-08-20 999+
-
2025-08-20 999+
-
2025-08-20 999+
-
2025-08-20 999+
-
2025-08-2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