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路径

2025-09-07 999+ 33.5KB 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路径
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ICD-10P22.0)。
(二)诊断依据。
-
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
2.患儿多为早产儿,但足月儿尤其是剖宫产儿也可以发病。
3.胸片示两亮度低、气不可见细颗状阴如病情加
重,两肺透亮度更低,心影和膈缘看不清楚,甚至呈白肺,出现明显的支气管
充气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
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头罩吸氧:患儿出现低氧和呼吸困难,可先头罩吸氧。
2.持续道正吸:头罩仍有氧和困难应改鼻塞
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
3.CPAP PaO2PaCO2
60mmHg,或反复发生呼吸暂停,应改为机械通气。
4.肺表活性:诊明确可使表面活性,对低出生体
重儿也可以预防性使用。
(四)标准住院日为 15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P22.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2.当患同时其他病诊,但院期间不特殊也不影响
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 1-2 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血气分析、电解质;
3X线胸片;
4)心脏超声。
2.对于较大早产儿或足月儿如需要可吸入一氧化氮,治疗过程中需要查凝血
功能。
(七)呼吸支持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注意事项。
1.氧疗注意事项。
1册》(中华医学会
军医出版社)执行。
2氧饱和度,根据血
低吸入氧浓度。
3)使用鼻塞 CPAP 时,注意压力调节,不宜过高。
4)气管插管要熟练,速度快,动作轻巧。
5
或过度通气。
2.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注意事项。
1册》(中华医学会
军医出版社)执行。
2掌握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方法,使用后时调整呼吸机参
3.应当注意的早产儿合并症包括
脉导开放PDA)、院内感染、低血、早产儿脑损伤病、
脑室内出血。
(八)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血气析:械通期间要复血气析,生肺
要复查痰培养
3.X 线胸片:根据病情化,复查 X线胸片。
(九)出院标准。
1.RDS 病情自主平稳,血气分析和胸片正常或好转,不需要呼
吸支持,呼吸暂停。
2.早产儿体重超过 18002000 室温中体正常,能口喂养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RDS 合并较多,如发生合并,病情变异很大。
2.早产儿 RDS 体重差别很大,不同体重早产儿 RDS 病情差异非常大。
摘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路径摘要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ICD10:P220)的患儿。二、诊断依据:生后呼吸困难、呻吟等症状胸片显示两肺透亮度降低等特征性表现早产儿及足月剖宫产儿均可能发病。三、治疗方案:包括头罩吸氧、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机械通气及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逐步升级治疗措施。四、住院流程:标准住院日为15天。入院后第12天完成必要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气分析、X线胸片等。治疗过程中需注意氧疗和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的规范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同时关注早产儿合并症。五、出院标准:RDS病情恢复自主呼吸平稳血气分析和胸片正常或好转早产儿体重达标且能经口喂养。六、变异分析:RDS合并症多早产儿RDS体重差异大均可能导致病情变异。

展开>> 收起<<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路径.doc

共4页,预览2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4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