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水肿

2025-09-06
999+
32.5KB
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新生儿水肿
新生儿水肿
水肿(edema)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其突
出表现是体重增加,系由体液在组织间隙内积
聚过多,致使全身或局部发生肿胀。出生时已
有全身性水肿称胎儿水肿(hydrops fetalis),
并常伴浆膜腔积液。生后各种原因所致的水肿
称新生儿水肿,多见于四肢、腰背、颜面和会
阴部。水肿可由身体某一部位开始,而后波及
全身。水肿压之凹陷者称为凹陷性水肿,压之
不凹陷者称为非凹陷性水肿。在胎儿及刚出生
的新生儿因细胞外液较细胞内液多,故有生理
性水肿。此种水肿于生后数天内即自行消失。
目录
1症状体征
2用药治疗
3饮食保健
4预防护理
5病理病因
6疾病诊断
7检查方法
8并发症
9预后
10 发病机制
症状体征
1.生理性 正常新生儿的体液总量占体重的 80%,高于其他年龄组,增加
的部分主要在细胞外液,因此正常新生儿具有一定程度的水肿,早产儿尤为明
显,甚至可出现指压痕,以手背、足背及眼睑等处明显。与新生儿尤其早产儿
血循环中的心利钠素水平较低有关,影响肾脏排钠的作用和水分的排出。随着
生理性体重下降,多余的液体排出后,水肿自然消失。
2.贫血性 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贫血可在新生儿出生后出现水肿,且水肿
和贫血程度不一定完全平行。新生儿尤其体重<1500g 早产儿,维生素 E贮存
少,生后生长发育快,维生素 E需要量大,缺乏时在新生儿后期出现水肿,以
下腹部、外阴及大腿较明显,至生后 6~8周贫血方更明显,此时网织红细胞增
高,血小板增加或出现固缩红细胞。用维生素 E治疗后,尿量增多、水肿很快
消失。
3.心源性 各种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和弹力纤维增生症
均可在新生儿期发生心功能不全,而出现水肿。表现为喂养困难,体重增加(每
天增加 80~100g),吃奶时面部多汗,呼吸急促,心率加快,心音低钝,可有
奔马律,脉搏减弱,心脏大。先天性心脏病可有发绀、心脏杂音。两肺吸气末
可闻及细湿啰音。肝进行性肿大。水肿开始位于眼睑和胫骨前,严重时水肿加
重,并有少尿或无尿。四肢张力低。肢体末端凉。X线检查显示心脏增大,心
搏动减弱,肺纹理增多增粗,心电图往往有各种心律失常(如期前收缩、心动过
速),并伴有房内或室内传导延迟,QRS 低电压,ST 段下移,T波低平或倒置,
在V4RV1 导联可出现异常Q波。超声心动图可提示左室扩大和心室功能损害。
血清学检查显示天门冬氨酸转移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和磷酸肌酸激酶
及其同工酶可有不同程度升高。
4.肾源性 新生儿尤其早产儿肾功能发育不成熟,肾小球滤过率低.如钠摄
入量或静脉输液量过多易发生水肿。其他如先天性肾病、泌尿系统各种畸形及
肾静脉血栓形成也均可引起水肿。先天性肾病多数有宫内窒息,生后可有苍白、
异常哭声、呼吸困难、水肿,水肿为凹陷性。严重时,胸腔、腹腔可产生积液。
尿液检查除大量蛋白尿外,常见镜下红细胞,也可见轻度氨基酸尿和糖尿。低
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及丙种球蛋白降低。α2-脂蛋白上升。胆固醇可升高或不
增加。 晚期可出现尿毒症,血压不高。母孕期常合并妊娠中毒症,早产。胎
盘大,常超过婴儿体重的 25%,可达40%,绝大多数于生后 1年内死于感染。
也有肾移植成功的报道。
5.低蛋白血症 当血浆蛋白低于 40g/L 或白蛋白低于 20g/L 时可引起水肿。
见于肝、肾等疾病。其临床表现是水肿多见于颜面、眼睑、下肢、上肢及颈、
骶部,为凹陷性水肿,水肿可随体位改变而加重。皮肤发凉、苍白,心率较慢,
尿量减少等。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降低。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减少,尿正常或轻
微异常。
6.新生儿硬肿症 在寒冷季节多见,与冻伤、感染、低氧血症等因素有关,
可因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间质液增多,呈可凹性水肿。又可因皮下组织饱和
脂肪酸凝固,是非可凹性水肿。硬肿始于小腿,以后波及臀部、躯干、面部。
硬肿处伴有凹陷性水肿,皮肤发凉,呈暗红色,严重者呈青紫色。体温低,哭
声弱,吸吮力弱或拒食。肢体活动少。早产儿发病率较正常新生儿高。
7.内分泌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有黏液水肿,皮肤粗厚,为非可凹
性水肿,常伴反应低下、生理性黄疸延长及便秘等症状。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神经垂体抗利尿激素或肾上腺皮质醛固酮代谢障碍均可发生新生儿水肿。散发
性呆小病于新生儿后期出现,眼睑周围可有黏液性水肿,压之无凹陷。皮肤可
呈花纹状。体温低、嗜睡、少哭、喂养困难、吸吮缓慢,甚至拒食、腹胀、便
秘。呼吸不畅。有鼾声。生理性黄疸延长。腱反射肌收缩正常而舒张较慢。X
线检查可见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骨骼发育障碍。血清蛋白结合碘降低,无甲状
腺者更低。血清促甲状腺素放射免疫法测定,若出生 72h 血清促甲状腺素浓度
高于每毫升 20 微单位,便可确诊。血清T3、T4 浓度降低或在边缘水平。甲状
腺吸碘率明显降低。血糖及血清碱性磷酸酶降低。
摘要:
展开>>
收起<<
新生儿水肿新生儿水肿 水肿(edema)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其突出表现是体重增加,系由体液在组织间隙内积聚过多,致使全身或局部发生肿胀。出生时已有全身性水肿称胎儿水肿(hydropsfetalis),并常伴浆膜腔积液。生后各种原因所致的水肿称新生儿水肿,多见于四肢、腰背、颜面和会阴部。水肿可由身体某一部位开始,而后波及全身。水肿压之凹陷者称为凹陷性水肿,压之不凹陷者称为非凹陷性水肿。在胎儿及刚出生的新生儿因细胞外液较细胞内液多,故有生理性水肿。此种水肿于生后数天内即自行消失。目录1症状体征2用药治疗3饮食保健4预防护理5病理病因6疾病诊断7检查方法8并发症9预后10发病机制症状体征1.生...
相关推荐
-
2025-08-20 999+
-
2025-08-20 999+
-
2025-08-20 999+
-
2025-08-20 999+
-
2025-08-20 999+
-
2025-08-20 999+
-
2025-08-20 999+
-
2025-08-20 999+
-
2025-08-20 999+
-
2025-08-2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