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专科安全质量目标

2025-09-06 999+ 21.5KB 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新生儿护理专科安全质量目标
提高对新监护别的
性。
1。科室有新生儿身份识别与核对工作指引。
2。新生儿入院、出院盖左脚脚印,并经监护人查看后按左手
指印确认。
3。复印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证明,出院时凭有效身份证明办理
生儿出院,如父母或监护人不在场,按“谁办入院谁办出院”来办
但必须保留该家属的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监护人的委托书,并注
明与新生儿的关系。
4。新生儿实行佩戴双腕带制度,入院或在手腕带脱落时应双
查对后补戴,手腕带应含有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等基本信息必须
每班确认。
5。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
年龄2身份的患确的
作。
6善关急诊室、ICU房、
室之间流程)的患儿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7。新生儿出院落实登记制度。
建立生儿止新低体
烧伤、烫伤。
1.建立与实施新生儿保暖制度。
2.根据新生儿的胎龄、体重、日龄、病情选择合适的保暖设
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使中心体温恒定在 365℃~374℃之间。
3.使用开放式红外线辐射抢救台时正确放置温度探头(床温
感应面朝上,禁止物品遮盖;肤温:感应面紧贴皮肤),温箱出入
风机口禁止物品遮盖,防止过度加热发生烧伤。
4箱内湿度计至少24
温一次,及时处理故障,并定期检测。
5.早产儿使用“鸟巢”,出生体重﹤1500 克的早产儿,在出
生后予身体覆盖塑料薄膜,减少辐射、对流散热,至体温恒定,建
议头部戴帽子或予覆盖物。
6.与新生儿身体的物品放置在箱温 37
中或其他安全的加热设热,减少传导散热。
7项操作行,确保在操作过程中新生儿处温暖的环
境。
8生儿沐浴体温24
364
儿身体,更换湿的物、尿片,减少发散热。
9.严防烫伤:时室温 26℃~28℃,
3841宜;50(建
用);使用加热保暖的设需要专人看护,患儿不少
60cm,或根据仪器使用明正确使用。
早产
膜病南》,防治氧
1.严格掌握氧疗指床上有呼吸窘迫表现,在
时,动脉氧分压PaO250mmHg 或经皮和度(TcSO2
85维持 PaO25080mmHg
TcSO29095
2最好采用有空气氧气混合的气源给氧浓度视病情需要而
定,调整氧浓度应逐步进行,以免波动过
3FiO26024 80
,不宜12 小时;46小时,
如患儿对需求时间吸氧仍无改善,应积极
重新调整治方案给以相疗。
4.在疗过程中,密切监测 FiO2PaO2 TcSO2。使用头
时,必须使用度测定行监测,探头放新生儿
附近而非氧气主流出处。
5.对早产儿其是极低体重儿用时,一定要告知早产儿
血管成熟特点、早产儿用的必性和可能危害性。
6凡是经过疗,准的早产儿,应在出生后 4
6正胎龄 3234 ROP 早期发
疗。
7行早产儿必须具备相应的监件,如氧浓度测定
血气分析仪或经皮和度监测具备氧疗监测件,应
到具备条件的医院疗。
)提高新生儿用药安全。
1使用NICU 剂量
于稀释过程复的如氨茶碱置流
程,提高新生儿用药安全。
2NICU
物(腺素洛酮碳酸氢钠生理盐水1kg2kg3kg
使用剂量,减少急救时用药错误
3标签清晰易,对于药相似装相似读音相似
好标10%氯化钾物,必须
放,有醒目标示
4使uiuqdqod
差错
5.双人核查医物的度、剂量法是否正确,确
正确给药
6.在配药室、士站、医生办室等设有计算器稀释过程
施双盲法核对。
7给药前双人核对新生儿身份。
8过一条给药通时,输液泵液管清晰,并使
摘要:

新生儿护理专科安全质量目标涵盖多个方面:1身份识别:制定指引入院出院盖脚印、印指纹复印监护人身份证明实行双腕带制度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完善关键流程识别措施落实出院登记制度。2保暖防伤:建立保暖制度选合适保暖设施正确放置探头温箱内放温湿度计早产儿用“鸟巢”预热接触物品集中操作沐浴时间有要求严防烫伤。3安全用氧:掌握指征采用混合气源控制氧浓度和时间密切监测告知家长进行ROP筛查具备监测条件。4用药安全:设置指引和手册急救药物剂量标准化药物分开存放避免英文缩写双人核查设计算器双人核对身份标示给药通道准确记录有条件设静脉配置中心。5防药物外渗:制定清单和管理制度建立预防和处理指引提高穿刺技术选择合适血管加强巡视正确拔针及时处理外渗。6喂养安全:完善喂养指引按时按量喂奶取合适卧位鼻饲先回抽专人看护喂奶后拍背清理加强巡视有应急预案。7防坠床:建立防范制度设床档及时关闭箱门使用约束具专人看护保持地面干洁。8安全巡视:落实责任制建立危急值管理制度有应急程序按常规巡视维护设备有应急预案。9皮肤护理:侵入性操作前消毒去除残留碘使用保护用品减少胶布使用保持脐部清洁预防尿布皮炎。10手卫生:制定管理制度全员培训特

展开>> 收起<<
新生儿护理专科安全质量目标.doc

共4页,预览2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4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