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

2025-09-05
999+
53.33KB
49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伤寒杂病论 汉•张仲景撰
宋刻《伤寒论》序
夫伤寒论,盖祖述大圣人之意,诸家莫其伦拟。故晋•皇甫谧序《甲乙针经》云:伊尹 以元圣
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 近世太医令王
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 得不谓祖述大圣人之
意乎!
张仲景,《汉书》无传,见〈〈名医录》云: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 至
长沙太守。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所菩论,其言精而奥,其法 简而详,
非浅闻宣见者所能及。自仲景于今八百余年,惟王叔和能学之,其间如葛洪、陶(弘) 景、胡洽、
徐之才、孙思邈辈,非不才也,但各自名家,而不能修明之。开宝中,节度使高 继冲,曾编录进上
其文理舛错,未尝考正。历代虽藏之书府,亦闻于離校,是使治病之流, 举天下无或知者。国家诏
孺臣,校正医书,臣奇续被其选,以为百病之急,无急于伤寒。
今先核定张仲景《伤寒论》十卷,总二十二篇,任外合三百九十七法,除复重,定有一 百一
十二方。今情颁行。
太子右赞善大夫臣高保衡
尚书屯员外郎臣孙奇
尚书司封郎中秘闻校理 臣林亿等谨上
张仲景原序
论曰。余每览越人人就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低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土, 曾不
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但竞逐荣势,
企展权范,孜孜汲汲,推名利是务,崇怖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淬其内。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
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相至,而方进栗;降志屈节, 钦望互祝,告穷归天,束手
受败。资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 嗟呜呼!厥身巳毙,神明消灭,变
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失!举世昏迷,莫能觉 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
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 祸,身居厄地,蒙蒙味味,蠡若游魂。哀乎!趋
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彻物, 危若冰书,至于是也。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 七。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 十一
难》、《阴阳大论》、〈〈胎麻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虽未能尽
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 难极,
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 师、仲文,中
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来之闻也。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 相对
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欧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 五十,短期
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闭庭,尽不见寮,所谓窥管而巳。夫欲视死别生, 实为难矣。孔子
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诸事斯 语。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一、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二、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三、 太阳病,或巳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病,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四、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一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五、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六、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许巳,身灼热者,名风湿。凤温为病, 脉阴
阳俱浮,自评出,身重,多服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 滋;若被火
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痪疯;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七、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 六日
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八、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 经不
传则愈。
九、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一O、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一一、 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欲不近衣者,寒 在皮
肤,热在骨髓也。
一二、 太阳中巳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 恶风,
翕翕发热,鼻鸣千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蚊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巳须臾,啜热稀 粥一升
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埶滎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 除。若一服汗
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取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 半日许,令三取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 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一三、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一四、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桂枝加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 二枚(擘)
桂枝二两(去皮)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沬,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 服一
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一五、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一六、 太阳病三日,巳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 之也。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 可与之也。常
须识此,勿令误也。
一七、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一八、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一九、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二O、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 附子
汤主之。
桂枝加附子汤方
标签: #伤寒
摘要:
展开>>
收起<<
伤寒杂病论汉•张仲景撰宋刻《伤寒论》序夫伤寒论,盖祖述大圣人之意,诸家莫其伦拟。故晋•皇甫谧序《甲乙针经》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近世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得不谓祖述大圣人之意乎!张仲景,《汉书》无传,见〈〈名医录》云: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所菩论,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非浅闻宣见者所能及。自仲景于今八百余年,惟王叔和能学之,其间如葛洪、陶(弘)景、胡洽、徐之才、孙思邈辈,非不才也,但各自名家,而不能修明...
相关推荐
-
2025-08-27 999+
-
2025-08-27 999+
-
2025-08-27 999+
-
2025-08-27 999+
-
2025-08-27 999+
-
2025-08-27 999+
-
2025-08-27 999+
-
2025-08-27 999+
-
2025-08-27 999+
-
2025-08-27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