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

2025-08-18
999+
17.41KB
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
一、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急性肺血栓栓塞症(ICD-10:I26.001/I26.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 2010 年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1.临床表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及气促,尤以活动后明显;胸痛;晕厥;烦躁不安、惊恐甚至频
死感;咯血;咳嗽、心悸等。
2.辅助检查:
(1)根据临床情况疑诊 PTE(疑诊)
① 血浆 D-二聚体;
② 动脉血气分析;
③ 心电图;
④X 线胸片;
⑤ 超声心动图;
⑥ 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
(2)对疑诊病例进一步明确诊断(确诊)
以下四项,其中一项阳性即可明确诊断。
①CT 肺动脉造影(CTPA)
② 放射性核素肺通气/血流灌注扫描;
③ 磁共振显像(MRI);
④ 肺动脉造影。
(3)寻找 PTE 的成因和危险因素(求因)
① 明确有无 DVT;
② 寻找 DVT 和 PTE 的诱发因素;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 2010 年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四)标准住院日为 10-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肺血栓栓塞症。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
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糖、血型、测双下肢周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心肌酶、心肌钙蛋白、B 型钠酸肽;
(3)凝血功能、D-二聚体;
(4)血气分析;
(5)心电图、胸片及超声心动图、双下肢血管彩超、腹部超声;
(6)CT 肺动脉造影(CTPA)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抗心磷脂抗体;
(2)血沉;
(3)乙肝、丙肝、艾滋病检查;
(4)肺功能;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根据基础疾病情况对症治疗,一般处理与呼吸循环支持治疗;
2.溶栓治疗;
3.抗凝治疗。
(八)出院标准。
1.症状缓解;
2.生命体征平稳;
3.原发病得到有效控制。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危重,需气管插管及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或循环支持。
2.等待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
(十)疗效判断标准 据根据 2010 年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中国
专家共识》。
1.治愈:指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CT 肺动脉造影或导管肺动脉造影
显示缺损肺段数完全消失。
2.显效:指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减轻,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CT 肺动脉造影或导管肺动脉
造影显示缺损肺段数减少 7-9 个或缺损肺面积缩小 75%。
3.好转:指呼吸困难等症状较前减轻,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CT 肺动脉造影或导管肺动脉
造影显示缺损肺段数减少 1-6 个或缺损肺面积缩小 50%。
4.无效:指呼吸困难等症状无明显变化,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CT 肺动脉造影或导管肺动
脉造影显示缺损肺段数无明显变化。
5.恶化:指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CT 肺动脉造影或导管肺动脉造影
显示缺损肺段数较前增加。
6.死亡。
摘要:
展开>>
收起<<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摘要急性肺血栓栓塞症(ICD10:I26001I26901)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如下:1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患者。2诊断依据:参照2010年《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胸痛等。辅助检查包括血浆D二聚体、动脉血气分析等。确诊需CT肺动脉造影等四项检查中一项阳性。3治疗方案:依据专家共识包括一般处理、呼吸循环支持、溶栓及抗凝治疗。4住院日: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5进入路径标准:第一诊断符合肺血栓栓塞症其他疾病不影响路径实施。6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CT肺动脉造影等必需检查及抗心磷脂抗体等可选检查。7出院标准:症状缓解生命体征平稳原发病有效控制。8疗效判断:根据症状改善及影像学检查判断疗效。9中医诊疗方案:结合中医理论提供不同证型的辨证施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