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源性传染病

2025-09-04 999+ 51.5KB 9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人兽共患病:感染病科医生的必修课
黄祖瑚
作者单位:210029 南京,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定义,人兽共患感染性疾病是
指在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感染与传播的疾病,即人类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在
流行病学上又有关联的疾病。世界上已经证实的人兽共患感染性疾病有 200 多种,我国已发
现的也有 100 余种。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全球范围的新出现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和重新出现传染病(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R-EID)约有 60 多种,
其中半数以上是人兽共患病。因此,人兽共患病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1]
一、人兽共患感染性疾病的特征
1.动物是主要传染源。在理论上,患有人兽共患感染性疾病的病人和病兽,或携带病
原体的人和兽均可成为传染源。但实际上,人兽共患感染性疾病大多是以动物——动物,或
动物——昆虫——动物的方式在自然界传播。人作为传染源的人兽共患病较少。
2.突发性。地球一端存在的人兽共患病将在何时、由何种媒介传播至地球的另一端?
这种传播在其内在必然性的基础上往往表现为偶然性,因此就增加了疾病传播的突发性。如
鸟类越洋跨洲的迁徙,就可以远距离传播人兽共患病(西尼罗病毒脑炎[2]),其发生很难预测
给防控工作带来困难。
3.隐蔽性。许多动物在感染病原体后,自身并不发病,呈隐性感染或病原体携带状态 ,
如鼠感染汉滩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体)。人类与其接触不易产生警惕,因此易发生
感染。蝙蝠、鸟类等动物可在较广范围内自由活动,人们常常在无意识中接触到这些动物的
分泌物或排泄物,从而导致感染。
4区域性。在人兽共患感染性疾病中,自然性疾重要自然性疾
明显区域,易感的人和动物一进入这一区域,就可感染而发病。因此,是
进入过某种人兽共患病的自然源地,就成为诊断该疾病的重要流行病学线索据。
5职业性。动物是人兽共患病的主要传染源,接触病兽是感染的重前提。因此,
事某些特定职业的人,就有可种人兽共患病。如畜牧养殖皮毛加工之与
氏杆菌病,养猪场屠宰场之与尼病毒脑炎及猪链病,等等。
、人兽共患感染性疾病发生传播的影响
1.气候等自。全候持续变导致热带热带的范围不
影响了动物生系统使生物群落、传播人兽共患疾病的啮齿动物昆虫媒介的种
、分布区域密度等发生改变[3]
2.人类活动态和生物系统影响。人大自然的生产活动 (如修建水
伐森林,等能直改变天然生态系统平衡,可导致源性介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如
莱姆病和埃立克体病)人类居住和生活使野生动物栖息被破坏,人
于野生动物媒介物的机会增加,发病增多(如狂犬病)人类为了生产、生活
畜家养,人用水源可能遭牲畜粪便染而使人患病(如隐孢子虫病)。
3.食品饲料蔬菜)的产,使人兽共患疾病
大范围传播(如空肠弯曲菌及杆菌 O157:H7 感染);饲料加工工的发满足养
殖业需求,但也发生了由加工工问题导致疾病传播的惨痛教训疯牛病和新
变异克雅病)。
4. 现代化交通使探险活动
易成为易感者进入地方性人兽共患病流行地,感染疾病,并将其带
SARS等)。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口食品及他商品都携带人兽
共患病的病原体(如食品中的环孢子虫和竹子上的虎斑蚊)。
5.微生物的适应年来人感致病流感[4]SARS、西尼罗病毒脑及肠
病毒 71 起的 CNS 染,病原体的基因变异而导致的致病
关。此人类及畜禽滥用使得微物的抗药性增加,耐药菌株出现,如
万古霉素肠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耐青霉素和大
沙门氏菌等。
6. 生物恐怖主义生物恐怖主义是指意或威胁使用病毒细菌真菌
生物毒致人、物致病或死亡。这类破坏很可能造成人兽共患疾病的发流行 。
2001 年“9.11恐怖事后不生的白色粉末”事件,成 22 人感染炭疽杆菌,5
死亡目前认有可能用作生物武器病原包括 :天病毒、炭疽杆、鼠疫耶尔森
毒毒素及蓖麻,其中的细菌都是人兽共患疾病的病原体。
7.贫穷战争导致的公共卫生措施落后。世界上一些国和地于贫穷战争,导致
卫生设施缺疫苗接种不、媒介动物控制措施疾病报告系统失等,
成了人兽共患感染病发生和传播的基础。
、常的人兽共患感染性疾病[5]
(一)传人兽共患病
1.咬伤
咬伤分离出的常巴斯德菌属50%菌属46%),
46%( 16%
(32%),类杆菌属(30%),卟啉单胞菌属(28%),氏菌属(28%)和(16%)。
2.狂犬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世界报告死于狂犬55 000 人,主要发生在
洲和洲地的发中国。在发实行严格管理,普遍接种
狂犬疫苗,因此与犬相关的狂犬病病例罕见,但在发中国狂犬病主要传染源是病
狂犬病由病传播8090%
我国后由采取各种预防狂犬病发率曾明显下降。但些年因
庭逐渐增多,种预防措施能及上,因此发病有上升趋势于狂犬病约
2000 人,死亡人数在定传染病中二位
3.经感染的肠道传染病
(1)第鞭虫病 病经-途径传播,人感染后的临床表现乏力腹胀
泻腐败的大便粪便检查可以甲硝唑治疗,但发。
(2)病(虫病) 粒棘虫可,其虫通过粪便排出。
气候条件,虫可存活 1 年。人类食入而感染,成为其中间宿主,主要
肝脏(60%)和25%)。一,可引起死亡。多房棘
病(型包病)主要肝脏,因其可向肝脏周边部浸润转移和脑,又
虫病
传人兽共患病
1.猫咬伤
猫咬伤创分离出的主要是腔正菌群氏杆菌属75%的病,其中多
杀巴氏杆菌氏杆菌占 54%和 28%易引起较重感染,有可
和中枢神系统感染。其46%)、葡萄35%,但
摘要:

人兽共患病:感染病科医生的必修课黄祖瑚作者单位:210029南京,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定义,人兽共患感染性疾病是指在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感染与传播的疾病,即人类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在流行病学上又有关联的疾病。世界上已经证实的人兽共患感染性疾病有200多种,我国已发现的也有100余种。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的新出现传染病(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s,EID)和重新出现传染病(re-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s,R-EID)约有60多种,其中半数以上是人兽共患病。因此...

展开>> 收起<<
动物源性传染病.doc

共9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9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