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2019

2025-08-19 999+ 62KB 2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
(2019) ICD 码)疾病名称(
TCD 编码:BNG080)。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
ICD-10)。I63 编码: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
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
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
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
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年龄多在 40
岁以上。
具备 2个主症以上,或 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
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
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2010 年)。撰写组制定
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
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
5)脑 CT 数小时以上(4)脑 CT MRI 排除脑出血和其它
病变(MRI 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
.急性期:发病 1周以内。2
2.恢复期:发病 2周至 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 6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
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
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
黄腻而干,脉弦数。
2.痰瘀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
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
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
瘫侧弦滑而大。
4.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
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手
----
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5.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面色
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
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
细。
二、治疗方案
1、分期针灸针灸治疗参照 Brunnstrom 六阶段分期取穴
(1)瘫期():体治疗:采用“醒开窍”针刺法取穴
中、内
三阴中、尺泽均双取穴作:中:向鼻
刺寸采用雀啄泻法0.5

标签: #脑梗死

摘要: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2019)》摘要:该方案针对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制定ICD编码为BNG080中医诊断依据《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西医诊断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疾病分期包括急性期(发病1周内)、恢复期(2周至6个月)和后遗症期(6个月后)。证候诊断涵盖风火上扰证、痰瘀阻络证等五种类型。治疗方案包括分期针灸依据Brunnstrom六阶段分期取穴头针采用国际标准化方案。对症治疗方面针对假性延髓麻痹采用项针治疗尿失禁、尿潴留针刺特定穴位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和足内翻分别采用温针灸和特定穴位针刺治疗。新技术如芒针针刺动气针法用于软瘫期患者。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根据证候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选用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类。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理疗强调早期介入。内科基础治疗遵循相关指南护理注重体位、饮食、口腔、呼吸道和皮肤护理。疗效评定通过中医证候学评价、疾病病情评价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并发症评价。治疗难点包括足内翻、中风后抑郁和吞咽困难分别提出针灸治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解决思路。优化方案针对足内翻、肌张力增强、抑郁和吞咽困难提出具体治疗措施并引入芒针针

展开>> 收起<<
最新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2019.doc

共22页,预览7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22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