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抗生素使用规范

2025-08-19
999+
24.5KB
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神经内科抗生素使用规范
自去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立法以来以来,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
全,我院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规定,我科根据科室特点制定相关制度规定抗生素的应
用制度,取得了一些成绩。使用原则如下:
(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确定为病毒性疾病或以为病毒性疾
病的病人,不使用抗生素;发热原因不明者在弄清病原学诊断前,不宜使用抗生素,以免
影响临床症状表现和病原体的检测;对于细菌感染的患者,应用抗生素前,应做细菌培养
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特别严重的细菌感染者,可按临床表现
估计的病原菌选择抗生素;使用抗生素必须要有明确的指证,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
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
(二)抗生素的使用要严格分级管理制度,根据医院公布的医生使用抗生素权限,不同
级别的医师决定不同级别的抗生素的使用,杜绝越级使用抗生素。特殊抗生素的使用必须
要有科主任或拥有权限的专科医师经过讨论后方可进行使用,并在病程记录中进行记载。
(三)应尽量根病原学结果(如各种培养、涂片)选用敏感抗生素,使用抗生素前必须
要有病原学检测,为明确病因提供依据;病原学结果出现后根据病情变化及实验室检测报
告及时调整抗生素应用。
(四)抗生素的使用要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每三天应根据体温、血常规、病人体征等
对所使用抗生素的效果进行评价,及时调整或终止抗生素的使用。
(五)我科多为老年卧床患者,多合并坠积性肺炎、吸入性肺炎患者;患者多为年老体
弱,多功能脏器功能减退,在使用抗生素时要考虑药物的副作用及患者肝肾功能状况,故
应严格控制预防使用抗生素的治疗范围及选用种类及副作用。针对预防使用抗生素的病人
根据病情如无必要及时停止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六)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人
体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不能过分依赖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视了人体内在的因素,当人体免疫
球蛋白的质量和数量不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细胞性能与质量不足时,抗生素治
疗则难以秦效。因此,在应用抗生素的同进应尽最大 努力使病人全身状况得到改善;采取
各种综合措施,以提高机体低抗能力,如降低病人过高的体温;注意饮食和休息;纠正水
电解质和碱平衡失调;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以及处理原发性疾病和局部病灶等。
具体药物选择:
1 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
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 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
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及其他抗生素
1.1 β-内酰胺类 此类属于繁殖期杀菌剂其特点是: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和毒性低包括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新型 β-内酰胺类及 β-内酰胺类与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合制
剂
1.1.1 青霉素类包括不耐酶青霉素类(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G、青霉素V钾片)、
耐酶青霉素类(苯唑青霉素、氯唑青霉素、双氯青霉素及氟氯青霉素)、广谱不抗假单胞
菌类(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广谱抗假单胞菌类(羧苄西林、呋喃苄西林、替卡西林
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及抗 G - 杆菌类(美西林、替莫西林)等
1.1.1.1 青霉素G 临床上主要用于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厌氧菌感染,金黄色葡萄
球菌和流感杆菌多数对其耐药普鲁卡因青霉素G半衰期较青霉素长青霉素V钾片耐酸,可
口服,使用方便
1.1.1.2 双氯青霉素 对产酸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最强,对其它 G + 球
菌较青霉素G差,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无效
1.1.1.3 阿莫西林 抗菌谱与氨苄青霉素相似,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和流感
杆菌对本药敏感,抗菌作用优于氨苄青霉素,但对假单胞菌无效
1.1.1.4 广谱抗假单胞菌类 对G + 球菌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G相似,对 G - 杆菌(如大
肠杆菌、变形杆菌、流感杆菌等)及假单胞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尤其哌拉西林、阿洛西
林、美洛西林抗菌活性更强
1.1.1.5 抗G - 杆菌类 只用于抗 G - 杆菌,对 G + 球菌及假单胞菌无效
1.1.2 头孢菌素类 此类属广谱抗菌药物,分四代第一、二代对绿脓杆菌无效,第三代中
部分品种及第四代对绿脓杆菌有效,该类药物对支原体和军团菌无效
1.1.2.1 第一代头孢菌素 包括头孢噻吩\氨苄\唑林\拉定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
菌、溶血性链球菌等 G + 球菌抗菌活性较第二、三代为强,对 Gˉ 杆菌的作用远不如第二、
三代,仅对少数肠道杆菌有作用对 β-内酰胺酶稳定性差,对肾有一定毒性对绿脓杆菌、变
形杆菌、不动杆菌等无效其中头孢唑林\拉定较常用
1.1.2.2 第二代头孢菌素 包括头孢呋辛\克罗\孟多\替安\美唑\西丁等对 G + 球菌包括产
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与第一代相似或略弱,对 Gˉ 杆菌较第一代强,但不如第三代,
对流感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头孢呋辛\孟多,对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
不动杆菌无效除头孢孟多外,对 β-内酰胺酶稳定
1.1.2.3 第三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他定\三嗪\噻肟\哌酮\地嗪\甲肟\克肟等对产酸金黄色
葡萄球菌有一定活性,但较第一、二代为弱,对 Gˉ 杆菌包括沙雷菌、绿脓杆菌有强大的抗
菌活性,其中头孢他定抗菌谱更广,抗绿脓杆菌作用最强,其次为头孢哌酮头孢地嗪对绿
脓杆菌、不动杆菌、类肠球菌无效除头孢哌酮外,对 β-内酰胺酶稳定,肾毒性少见
1.1.2.4 第四代头孢菌素 包括头孢匹罗\吡肟\唑喃等抗菌作用快,抗菌活力较第三代强,
对G+球菌包括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相当活性对 Gˉ 杆菌包括绿脓杆菌与第三代相似对耐
药菌株的活性超过第三代头孢匹罗对包括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在内的 Gˉ 杆菌的作
用优于头孢他定头孢吡肟对G+球菌的作用明显增强,除黄杆菌及厌氧菌外,对本品均敏感
对β-内酰胺酶更稳定
1.1.3 新型 β-内酰胺类包括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美洛培南)和单环 β-内
酰胺类(氨曲南、卡芦莫南)泰能(亚胺培南/西司他定)抗菌谱极广,对 Gˉ 杆菌、G+球
菌及厌氧菌,包括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脆弱拟杆
菌均有极强的抗菌活力,对多数耐药菌的活性超过第三代头孢菌素对各种 β-内酰胺酶高度
稳定氨曲南对多数Gˉ 杆菌包括肠杆菌科和绿脓杆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对G+球菌及
厌氧菌无效,对 β-内酰胺酶稳定
1.1.4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组成的复合制剂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与细菌产
生的 β-内酰胺酶行自杀性结合,从而保护β-内酰胺不被β-内酰胺酶所水解,继续发挥抗菌
作用临床上常用的 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有克拉维酸、舒巴坦和他唑巴坦,它们与β-内酰胺类
组成复合制剂,对耐药菌株可增强杀菌效果,并可使抗菌谱扩大,常用的品种有安灭菌
(阿莫西林加克拉维酸)、特美汀(替卡西林加克拉维酸)、优立新(氨苄青霉素加舒巴
摘要:
展开>>
收起<<
神经内科抗生素使用规范摘要: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立法以来我院为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神经内科根据科室特点制定了抗生素应用制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使用原则包括: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滥用;实行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杜绝越级使用;依据病原学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并及时调整应用;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每三天对抗生素效果进行评价;考虑老年卧床患者特点严格控制预防使用抗生素的范围和种类;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机体抵抗力。具体药物选择方面介绍了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包括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等并详细阐述了各类抗生素的抗菌谱、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同时提出了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原则与方法包括经验性选药、联合用药与合理配伍、考虑抗生素的后效应与给药间隔时间等以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