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肢体功能恢复抗痉挛体位摆放

2025-08-19 999+ 372KB 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脑卒中肢体功能恢复抗痉挛体位摆放
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
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中, 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脑卒中
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 , 常遗留有不同程度的
语言、肢体运动等功能障碍, 不但影响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 并且给
家属带来生理、心理、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使患者
肢体功能得到恢复,如果早期不重视抗痉挛体位的摆放,导致肢体挛
缩模式的出现,将影响患者后期的恢复需要更多的时间及精力。正
确的摆放抗痉挛体位可以预防及对抗异常痉挛模式的发生;保护肩关
节和髋关节半脱位和垂足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预防继发性关节挛
缩、畸形及肌萎缩;定时翻身及被动运动, 防止压疮, 坠积性肺炎及下
肢深静脉血栓。
抗痉挛体位如何摆放
一.概念:
患者在卧位或坐位时躯干及四肢所处的一种良好的体位或姿势,
有助促进疾病康复。
二.目的:
1.保护关节、防止足下垂
2.预防压疮的发生
3.防止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4.早期良肢位摆放为后期康复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不同程度
地降低患者致残率,为家庭和社会减轻负担
三.遵循的原则:
1.病人感觉舒适
2.保持肢体及各关节功能位
3.抬高受累肢体促进血液回流能对抗痉挛模式出现
4.适当使用支持物或保护性设施。
四.最佳康复的时机: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48 小时内无加重,
即可介入康复护理,良肢位的摆放应贯穿疾病康复的全过程,软瘫期
的良肢位摆放是早期抗痉挛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
.如何摆放
()卧位: 肩关节及上臂下方长枕,以保持肩关节
前伸关节伸展关节背伸,用一长枕垫在患侧臀以及大腿
的下方防止髋关节外
卧位的:
1.发生压疮的危险大加。2.异常反射活动最3.肌痉
挛加重,以下肢和肩胛骨因此只做体位更的一
性卧位。
()卧位:躯干稍向旋转后用枕头。患侧上
前臂取旋后位,关节自然背伸,患下肢然伸展;
肢自于体;髋关节,关节屈曲,下方
此枕可同时保持患髋关节伸展作用。

标签: #脑卒中

摘要: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常遗留语言、肢体运动等功能障碍。早期重视抗痉挛体位的摆放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至关重要否则可能导致肢体挛缩增加后期恢复难度。抗痉挛体位摆放指患者在卧位或坐位时躯干及四肢保持的一种良好体位或姿势有助于促进疾病康复。其目的包括保护关节、防止足下垂、预防压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为后期康复治疗打下基础降低致残率。摆放时应遵循病人舒适、保持肢体及关节功能位、抬高受累肢体、适当使用支持物等原则。最佳康复时机为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48小时内无加重时。具体摆放方法包括仰卧位、患侧卧位、健侧卧位和坐位不同体位各有其特点和适用情况。正确摆放抗痉挛体位可减轻肌肉挛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早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 收起<<
脑卒中肢体功能恢复抗痉挛体位摆放.doc

共4页,预览2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4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