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患儿运动障碍可分为几类

2025-08-19 999+ 23KB 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脑瘫患儿运动障碍可分为几类?
脑瘫的情况发现的时候总是很困难,而又由于很多时候脑瘫多
发于小儿,小儿脑瘫,又称小儿脑性瘫痪,是指从出生前到出生后
一个月内,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导致的以姿势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
的综合症,所以一定要及时针对这样的病进行治疗。(北京生物诊
疗中心)
  【痉挛型】此型在脑瘫患者中最为常见,约占65%。主要表现为
运动发育迟缓,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四肢肌肉明显僵硬,即肌张
力增高。下肢可以呈交叉状态,走路时成为剪刀样步态。双足明显
下垂,犹如芭蕾舞演员的尖足。上肢握拳且手心向下。受累肢体关
节活动度减低,且在被动活动关节时,可感觉到明显的抵抗,犹如
打开一把折刀---开始时阻力很大,到了一定角度后阻力突然减低。
这些现象在睡眠时可以消失。
  【手足徐动型】此型约占脑瘫患者的15-20%。以出现四肢、躯
体的不自主运动为主要特点。即出现面部作怪样,颈部出现不能控
制的扭转。四肢出现不能自己控制的活动,且这些活动不规律、不
协调,越要主动控制这些运动,上述现象越加重。由于这些现象的
出现,使患者不能稳定的坐、站及行走。睡眠时以上现象可消失。
  【共济失调型】此型约占脑瘫患者总数的5%。主要表现为平衡
功能障碍,即患者不能保持固定的姿势。站立时,必须不停的调整

标签: #脑瘫

摘要:

脑瘫患儿运动障碍有多种类型。小儿脑性瘫痪指从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因非进行性脑损伤导致的以姿势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症需及时治疗。其运动障碍主要类型包括:痉挛型最常见约占65表现为运动发育迟缓四肢肌肉僵硬肌张力增高关节活动度减低睡眠时症状可消失;手足徐动型约占1520以四肢、躯体不自主运动为特点患者不能稳定坐、站及行走睡眠时现象可消失;共济失调型约占5表现为平衡功能障碍动作呆板缓慢;强直型约占5患者四肢及躯干肌肉严重痉挛多合并智力低下;震颤型临床少见表现为肢体持续性颤动;迟缓型临床少见患者肢体肌肉无力关节活动度较正常人增大;混合型兼有以上各型中两种以上的表现特点以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混合较多见;无法分类型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无法归类于上述类型。

展开>> 收起<<
脑瘫患儿运动障碍可分为几类.doc

共3页,预览1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3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