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脑梗死的危险信号
1、一时性黑蒙:在眼前突然出现,数秒钟后能恢复,不伴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和肢
体瘫痪。这是颅内血流量减少或微小血栓通过视网膜动脉引起的。因为,眼动脉是颈动脉
的第一条分枝,对颈动脉硬化、狭窄、缺血最敏感,所以黑蒙可以看作是中风的最早警报
信号。
2、短暂性视力障碍: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阵发性发作,多在一小时内自行恢复。这
是视网膜中心动脉或分枝动脉因脑血流量减少引起闭塞的结果,但尚未出现脑神经征象,
可视为较早期的中风预报信号。
3、频频打呵欠:这是脑动脉硬化逐步加重,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缺氧日甚所致。据
统计,在缺血性中风发作前 5~10 天内,频频打呵欠者,可达80%。所以,千万别忽略这
一信号。
4、扭颈手麻症:多发生头转向一侧刮胡子时,突感手指无力,剃刀落地,有的说话不
清,1~2 分钟后恢复。这是因为转头时,引起已经硬化的颈动脉扭曲,加重了狭窄的结果 。
这一现象,足以告诫人们,中风可随时发生。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即出现一过性偏瘫或单瘫,可能伴有失语,但持续时间短,多
在24 小时内完全恢复,这表明已经有轻度中风。可把它当作是进展性或完全性脑卒中的先
兆。
6、老年人血压波动剧烈或激增,头痛头晕耳鸣加重,精神紧张或神疲嗜睡等症状,表
示有可能发生出血性中风。
五、生活日常生活指导
生活护理:保持床单元整洁、干燥、无渣屑,减少对皮肤的机械性刺激。病人需在床上大、
小便时,为其提供方便的条件、隐蔽的环境和充足的时间;指导病人学会和配合使用便器,
便盆置入与取出要动作轻柔,注意勿拖拉和用力过猛,以免损伤皮肤。帮助卧床病人建立
舒适卧位,向病人及家属讲明翻身、拍背的重要性,协助定时翻身、拍背,按摩关节和骨
突部位。每天温水擦浴 1~2次,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增进睡眠。鼓励病人摄取充足的水分
和均衡的饮食,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便秘者可按摩下腹部,促进肠蠕动,预防肠胀气,
保持大便通畅。注意口腔卫生,协助病人洗漱、进食、如厕、沐浴和穿脱衣服等,增进舒
适感和满足病人基本生活需求。安全护理:运动障碍的病人要防止跌倒,确保安全。床铺
要有保护性床栏;呼叫器和经常使用的物品放置患者伸手可及处;
建立舒适安全的环境,注意患者安全,室内采光柔和,无危险物品,P行走训练注意防跌
倒造成骨折,走廊、厕所要有扶手,以方
便病人起坐、扶行;地面要保持平整干燥,防湿、防滑,去除门槛;给患者穿轻便、防滑、
合脚的软底鞋,在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料
理时,给予充足的时间,切忌催促,不让患者擅自离开安全环境,以防不测。上肢肌力下降
的患者不要自行打开水或用热水瓶倒水,防止烫伤;行走不稳或步态不稳者,选用三角手
杖等合适的辅助工具,并有人陪伴,防止受伤八.康复护理:P(P1)早期康复干预:告
知病人及家属早期康复的重要性,训练内容与开始的时间,早期康复有助于抑制和减轻肢
体痉挛姿势的出现与发展,能预防并发症、促进健康、减轻致残程度和提高生活质量。一
般认为,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只要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后 48 小时即可进
行;多数脑出血康复可在病后 10~14 天开始,其他疾病所致运动障碍的康复尽早进行,只
要不妨碍治疗,康复训练开展越早越好,功能康复的可能性就越大,预后也就越好,早期
康复护理的内容包括:P
1)PP重视患侧刺激:通常患侧肢体的体表感觉、视觉和听觉减少,加强患侧刺激可以对
抗其他感觉丧失,避免忽略患侧身体和患侧空间,房间的布置尽可能地使患侧在白天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