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所恐惧症诊疗规范(2020版)

2025-10-18 999+ 18.01KB 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场所恐惧症诊疗规范
(2020 版)
一、概述
场所恐惧症(agoraphobia)是指患者对多种场景(如乘坐公共
等)中出现明显的不合理的恐惧或焦虑反应,
因担心自己难以脱离或得不到及时救助而采取主动回避这些场景
使业和其
他重要领域功能的明显受损的一种焦虑障碍。
场所惧症患病 0.6%6%,每年约 1.7%少年成人
被诊断在亚洲国低,2019 年发布的中国精神
障碍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场所恐惧症的终生患病为 0.4%,年患
病率为 0.2%。在社区人口中,有 30%的场所恐惧症患者在发病前有惊
恐发作或惊恐障碍,在临床样本中惊恐发作或惊恐障碍甚至达到 50%
场所恐惧症可在童年发病,发病高峰多在青少年和成年早期,平均发
年龄 17 岁,2/3 的患发病 35 岁之前,女性是男性的 2 倍,
乡患病率相近。
二、病理、病因及发病机制
场所恐惧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并未阐明,现有的研究显示其发
与其他恐惧症具有类似的因素,即与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生物学因
素有关。
场所恐惧症的发病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患者病前能够追溯到
其发病有关的生活事件。场所恐惧症发病的促发因素包括:在特定情
景中不可预测的惊恐发作或惊恐样症状,经历创伤事件或目睹他人的
创伤或恐惧反应,父母养育的过度保护或低温暖等。在生活事件和心
理特质的共同作用下促使场所恐惧症的发生
1.人格特质因
场所恐惧症具有与其他焦虑、恐惧障碍相类似的人格特质。有
者认为部分患者具有内向、胆小、害羞、被动、依、焦虑等人格特
2.行为
所恐症是者高所害场景危险患者
的场是一危险在这种场景中会出现惊恐样症状或惊恐发
临其
使生回避
行为行为。回避行为安全为对患者行自我使患
者的症状定下成为病习惯性行为。
3.精神观点
患者童年期的经历,如童年丧失母或有分离性焦虑障
等。在以公共场所等场景下活童年期被的童年期焦虑,通
压抑、置投射防御客体系外从而
出焦虑与恐惧。
生理脑影的研结果少。在所有恐惧症中,场所恐惧症
遗传素具特定达 61%。
三、临床特征与评估
(一)临床特征
场所恐惧症的临床现特恐惧症的共同恐惧的对
象存于客观环境;②焦虑、恐惧情指向特定的场所
与现实威避是缓解焦虑、恐
主要方式;⑤患者能够认到恐惧的不合理性,但又不能制。
场所恐惧症患者置迅速及场景时
有惊恐发惊恐发作状。患者
地铁
汽车机等②开的场所,如空旷的广、公停车场、桥梁
③封的场所,火车剧院电影院餐馆
④ 站;⑤离家。患者因
景中现惊样发救助不能景中离、
体失能及体上的症状而导致状等而采取回避行为或其他
功能不行为(如不敢独出或行)。为,患者感到焦虑、
的患者
这种困境但仍到恐惧、痛苦。在有人陪伴的情下,虑、
常常在家社会功能
(二)临床评估
在场所恐惧症的临床评估诊断分类体系配套的诊
乏单所恐症的在临
景、恐惧合理估外,有些场所恐惧症
用的评估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场所恐惧症的诊断要如下:恐惧或焦虑必须局限于(或主要

标签: #恐惧症

摘要:

《场所恐惧症诊疗规范(2020版)》摘要场所恐惧症是对多种场景(如公共交通、人多或空旷场所等)出现不合理恐惧或焦虑主动回避或有人陪伴才置身其中症状持续数月导致个人等功能受损的焦虑障碍。其患病率为066我国终生患病率为04年患病率为02。30社区患者发病前有惊恐发作临床样本中甚至达50平均发病年龄17岁女性是男性的2倍。病因与心理、社会和生物学因素有关促发因素包括特定情景经历、创伤事件、父母养育方式等人格特质、认知行为、精神动力学派观点及遗传因素也参与其中。临床表现为对特定场所恐惧伴有惊恐样症状采取回避等行为。临床评估除疾病本身特征外还要评估惊恐发作、抑郁情绪和物质滥用等情况。诊断要点包括恐惧局限于特定情境、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采取回避行为等且症状持续超3个月。需与惊恐障碍、抑郁障碍、精神分裂症、其他恐惧症等鉴别。治疗遵循焦虑障碍治疗原则强调全病程和综合治疗以认知行为治疗与药物联合治疗为主心理治疗还有精神动力性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场所恐惧症是慢性迁延性疾病远期预后较好部分因素提示预后良好。

展开>> 收起<<
场所恐惧症诊疗规范(2020版).docx

共7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7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