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烧伤外科应用的全国专家共识

2025-10-18 999+ 24KB 1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烧伤外科应用的全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1 背景
创面处理是烧伤治疗最根本的措施,主要包括清创、感染防治和创面修
复等。传统创面处理方法是在外科手术清创的基础上,局部使用外用药
物和敷料,并根据烧伤创面深度待其自然愈合或移植皮肤修复。深度烧
伤创面坏死组织自然溶解脱落较为缓慢,大量坏死组织附着于创面,往
往会引起创面感染,进而造成创面愈合延迟甚至难愈。由此可见,烧/创
伤创面局部清创、引流是创面处理的重要步骤之一。
1954 年 REDON 等[1]提真空负压伤口流技术的概念并于 1959 年
将真空负压伤口引流装置 Sterimed 应用于外科临床,达到了增强引流效
果、减轻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目的。1977 年 Fox 等[2]首先提出持续负
1993 年 Fleischmann [3]
传统负压引流与现代封闭性敷料相结合,该新型引流技术首先被用于治
1997 年 Argenta 和 Morykwas[4]
孔的聚氨酯海绵为负压封闭材料,达到了更好的引流效果,并获得了美
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可,在北美和欧洲等地推广应用。1994 年裘
华德教授将负压技术引入国内,研发出 VSD 技术和装置,之后各种负压
治疗产品也陆续进入国内市场,在普通外科、骨科、烧伤科广泛应用并
取得良好效果。
尽管负压治疗技术在烧伤外科领域应用广泛,但是在临床上存在认识不
统一、方法各异的现。基于的背景,由会烧伤外科
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国烧伤界专家讨论
识,目的在于国内外临床研成果及专家同行经验VSD 技
、应用材料、负压管理等方面达成成较为
的治疗方临床使用时参考
2 分级标准和推强度
借鉴 1996英格兰北部循证指南制订项目发分级标准
[5,6]
分讨论终确定相应的推见。推级依次即严格
机对照试验(RCT)荟萃分析评价;Ⅱ队列例对照
A(治疗明确有)B(治疗可风险与效果不是非常明确)C(
阶段倾向选择)3。见1。
1
VSD 技术在烧伤外科应用的分级标准及应推强度
3 负压治疗在烧伤临床的应用
3.1 名称选择
的负压治疗产品各异,创面吸引封闭技术、负压闭合治
疗技术、创面面负压技术、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PWT)、VSD 等,但是
达的内基本一过特殊创面,
闭创面,外加负压引流,最达到治疗目的。
内广使"VSD""""""引流"3
面的内,其内出创面应用的应用,
引流的含义涵盖面更为泛。"VSD"词已人民卫生
《黄家驷学》《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及《中华烧伤
杂志》中文期刊文章采用。国外文献较多使用"NPWT"
涵 盖 " 负 压 ""创 面 ""治 疗 "3。 本
"VSD""NPWT"均使用。
3.2 负压治疗的及机制
负压治疗可创面、促进创面愈合,植皮区准备植皮成
高患者度等。其物,提供湿润环境;
血运;肉芽形加速上皮细胞生长
面上皮界环境中微生促进创基
片 ; 少 换 频 率 减 轻 疼 痛 控 制 创 面 的 出 与 异
[7,8,9,10,11,12,13,14]外,负压治疗可减轻缩短住院
时间防并发[15]。见2。
2
摘要: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烧伤外科应用的全国专家共识完整版》摘要创面处理是烧伤治疗关键传统方法存在局限性。1954年负压伤口引流概念被提出后经发展1994年负压技术引入国内虽应用广泛但临床存在认识不统一等问题故制定本共识。本共识借鉴相关标准确定推荐意见推荐等级分三级推荐强度分三个等级。在临床应用方面:名称上VSD和NPWT均可使用;负压治疗可保护创面、促进愈合等;创面覆盖材料有聚乙烯醇和聚氨酯两类各有特点;负压值设定很重要一般106kPa较合适;负压模式有持续、间歇和循环三种。其适应证包括成人深度烧伤创面、植皮创面床术前准备等多种创面。禁忌证有伴坏死焦痂的度烧伤创面等。并发症有周围皮肤浸渍等。使用时要注意不能替代外科清创手术特殊创面要谨慎处理等。总之负压治疗是辅助手段要准确评估后使用也希望学术同道提供更多资料证据。

展开>> 收起<<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烧伤外科应用的全国专家共识.doc

共13页,预览4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13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