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奈瑟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2025-10-17 999+ 19.5KB 6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淋病奈瑟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
一、淋病奈瑟菌的传播与致病
淋病奈瑟菌又称淋球菌,是淋病的病原菌人类是本菌的唯一天然宿主和传染
淋病是淋菌性尿道炎的简称,是由淋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炎性疾病,
它是人类很古老的,也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流行非常广泛的一种性传播疾病。
淋病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有症状或无症状的患者均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其中轻
症或无症状的淋病患者是重要的传染源。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性交传染,还可通
过非性接触传播,如通过接触患者分泌物污染的用品衣裤、床上用品、毛巾、浴
盆、马桶等)间接感染;孕妇淋病患者当羊膜破裂,可继发羊膜腔内及胎儿感染;
新生儿经过患淋病的母体产道时常可引起淋菌性眼炎;另外尚可通过医护人员的
手和器具引起医源性感染。
本病最初多侵犯尿道、宫颈内膜,继而可波及前列腺、精囊、副睾、子宫内膜
及输卵管。有时肛门、直肠、咽粘膜、眼结膜也可受染。尚可经血行播散引起菌
血症、关节炎、心内膜炎及脑膜炎,可引起死亡或不育、不孕、失明及尿道狭窄
等后果。由于本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后果严重,因此它是我国当前重点防治
的性病之一
二、淋病奈瑟菌的生物学特性
淋病奈瑟菌属奈瑟菌属,镜下呈肾形,常成双排列,邻近面扁平或稍凹,像两
瓣黄豆对在一起,大小 。革兰氏染色阴性,呈粉红色,美蓝染
色呈蓝色。急性炎症期细菌多在患者分泌物的少部分中性粒细胞的胞浆中,慢性
期则多在细胞外,且有些可呈单个球形或四联状人工培养后形态亦常呈球形、单
个、成双或四联排列。
淋球菌适于潮湿(相温度 %~)、温暖(、中
偏碱(条件下生。最怕干燥,在
全干燥环境只能存活  小时温度变感,则不
,在培养室温放置 可死亡,在 存活  小时存活
 存活 。如在不完全干燥的衣裤、被褥、毛巾、具上则可
 小时。一般消毒剂容易将杀灭 硝酸银溶液死亡,
石炭酸溶液内死亡。999
淋球菌较为娇嫩系统不完整,初培养通培养
蛋白的培养有二条件才能。淋球菌在血琼脂培养基孵
 小时后,可形成直径  形稍起,湿润光滑半透明,边缘
瓣状,有粘性的露滴状菌。99999
淋球菌的生化反应不发解葡萄糖,产不产,不分解麦芽糖蔗糖
藉助生化特性亦可与脑膜炎球菌及其奈瑟菌相鉴别。淋球菌产生
和过氢酶诊断上有一定意义
、淋病奈瑟菌的实验室检查及其诊断
细菌的实验室检查及其它检查
9涂片检查:取患者尿道分泌物或宫颈分泌物,革兰氏染色,在多形
细胞内找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涂片对有大脓性分泌物的单淋菌性前尿道
炎患者,此法阳左右,可步诊断性宫颈分泌物中菌多,
感性和特较差率仅为 ,且有假阳性,因此世界组织推荐
用培养法检查女病人。慢性淋病由于分泌物中淋球菌少,率低,因此要
前列腺按摩液以提高检出率
咽部涂片革兰氏阴性双球菌不能诊断淋病,因奈瑟菌属在咽部是
常的菌。另外对症状不典型涂片阳应作进步检查

标签: #淋病

摘要:

淋病奈瑟菌生物危害评估摘要淋病奈瑟菌又称淋球菌是人类淋病的病原菌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非性接触、母婴传播及医源性感染传播。淋病作为广泛流行的性传播疾病可侵犯泌尿生殖系统引发化脓性炎症严重时可导致菌血症、关节炎等甚至引起死亡或不育等后果是我国重点防治的性病之一。淋球菌呈肾形革兰氏染色阴性适于潮湿、温暖、中性偏碱且含二氧化碳的环境生长对干燥、温度变化敏感易被一般消毒剂杀灭。实验室检查包括涂片检查、培养检查、抗原检测及基因诊断其中培养检查是确诊淋病的重要方法。预防淋病需避免婚外性行为、提倡使用避孕套、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合理治疗病人、检查和治疗性伴侣、注意个人卫生与隔离、预防新生儿淋病性眼炎等。实验室操作需严格遵守生物安全规定包括限制进入、禁止饮食等并正确使用安全设备如生物安全柜、防护服和手套等以防止感染和传播。

展开>> 收起<<
淋病奈瑟菌的生物危害评估报告.doc

共6页,预览2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6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