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性病变的症状治疗及预防

2025-10-17
999+
113.5KB
26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黄斑性病变
黄斑区是视网膜的一个重要区域,位于眼后极部,主要与精
细视觉及色觉等视功能有关。一旦黄斑区出现病变,常常出现视
力下降、眼前黑影或视物变形。黄斑性病变可由遗传性病变、老
年性改变、炎症性病变所引起,也可受其他眼底病变的累及。遗
传性黄斑病变可有家族遗传史,发病年龄从幼儿期至老年期,但
最常见于青少年期起病,治疗上比较棘手;年龄性黄斑病变主要
有老年黄斑变性、老年性特发性视网膜前膜和老年性黄斑洞等改
变,通过早期诊断和适当的治疗,可以使病情改善或稳定。
症状
黄斑性病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眼部疾病,生活中也有不少人
都被它所困扰,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更容易被它所侵袭,而且它
的致盲率特别高,它的存在也给人们的生活及身心健康都带来比
较严重的影响。眼睛黄斑病变在早期来讲,早期的时候没有明显
的症状,到了晚期的时候,比如说黄斑区出现一些萎缩或者水肿,
这个时候看东西的时候可以把直的东西看弯了,会有一些事物的
模糊,主要是这些变化,到晚期的时候因为黄斑区结构严重受损,
这时候患者中心视力就会出现损伤,出现中心一些暗点,比如看
什么地方那个地方就看不见,但是周边的事物会看得清。
病因
黄斑病变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影响黄斑的疾病,确切的病因
尚不明,可能与遗传、血管硬化、氧化损伤、慢性光损伤、炎症、
代谢营养等有关,已提出的假说包括有:⑴遗传因素;⑵光积聚
损伤;⑶自由基损伤;⑷血液动力学因素。总之主要与黄斑区长
期慢性光损伤,脉络膜血管硬化,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老化有关。
据介绍,引发黄斑病变因素有以下几种:
1、年龄:年龄越大,发生黄斑病变的危险性越大;
2、性别:女性湿性黄斑病变略多于男性;
3、家族史:有些家族易患,尽管尚未发现该病的特异基因;
4、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心血管疾病、肥胖
病等人群易并发黄斑病变;
5、吸烟、饮酒、营养缺乏(如胡萝卜素)也可引发黄斑病变;
6、暴露于蓝光和日光;
7、环境因素。
黄斑变性通常是高龄退化的自然结果,随着年龄增加,视网
膜组织退化,变薄,引起黄斑功能下降。在百分之十的黄斑变性
病人中,负责供应营养给视网膜的微血管便会出现渗漏,甚至形
成疤痕,新生的不正常血管亦很常见,血管渗漏的液体会破坏黄
斑,引起视物变形,视力下降,过密的疤痕引致中心视力显著下
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变盲。有时,黄斑变性也可由外伤、感
染或炎症引起,此病还有一定的遗传因素。
在西方国家,黄斑变性是造成 50 岁以上人群失明的主要原
因,在美国黄斑变性导致的失明比青光眼、白内障和糖尿性视网
膜病变这三种常见病致盲人数总和还要多。在中国黄斑变性发病
率也不低,60-69 岁发病率为 6.04%-11.19%。随着中国人口
老龄化的加快,该病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但是一般人对黄斑变性
的认识与关注却不够。
黄斑变性是国际眼科界公认的最难治疗的眼病之一,目前对
于黄斑变性的有效治疗方法并不多。对黄斑变性的病因尚不完全
清楚,治疗方法还有待继续研究发展。同时,也提醒老年朋友,
要重视眼健康,并建立定期眼睛检查的观念。
类型
黄斑病变其实很普遍,我们的周围有许多人都会得黄斑病变,
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干性黄斑病变,一种是湿性黄斑病变。
干性黄斑病变(萎缩型、非渗出性):主要为脉络膜毛细血
管萎缩,玻璃膜增厚和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引起的黄斑区萎缩变
性。占总发病率的 90%,是由于黄斑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一种
老化,不会发生眼底出血及渗出,病变进展缓慢,视力逐渐下降,
危害相对较小。最常见症状是:视物模糊,不清楚,需要更多照
明才能分辨细节,较远距离情况下,辨别人脸有困难。当干性黄
斑病变进一步发展,中央视力会出现模糊,随时间发展,这部分
会变大、变暗、以致丧失中央视力。
湿性黄斑病变(渗出型、盘状黄斑变性):主要为玻璃膜的
破坏,脉络膜血管侵入视网膜下构成脉络膜新生血管,发生黄斑
区视网膜色素上皮下或神经上皮下浆液性或出血性的盘状脱离,
最终成为机化瘢痕,据临床观察萎缩型也可转变为渗出型。占总
摘要:
展开>>
收起<<
黄斑性病变摘要黄斑区作为视网膜的关键区域与精细视觉及色觉紧密相关病变时会导致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其病因多样包括遗传、老年性改变、炎症等且与年龄、性别、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饮酒等因素有关。黄斑性病变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类型其中湿性病变危害较大会迅速影响中心视力。该病为慢性眼病致盲率高尤其影响老年群体但公众对其认识与关注度却不足。诊断方面主要依赖眼底检查和荧光血管造影。治疗上现代医学尚无特效方法但可通过抗氧化剂、维生素类、止血剂等药物以及光凝术、光动力疗法和手术等手段控制病情。中医治疗则注重整体调整和辨证施治物理治疗如激光治疗、经瞳温热疗法等也常被采用。预防方面建议常吃鱼类、注意生活调养、合理饮食、补充抗氧化剂和微量元素、防护光损伤、改善循环障碍并合理应用助视器。同时定期眼底检查至关重要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黄斑变性。
相关推荐
-
2025-10-08 999+
-
2025-10-08 999+
-
2025-10-08 999+
-
2025-10-08 999+
-
2025-10-08 999+
-
2025-10-08 999+
-
2025-10-08 999+
-
2025-10-08 999+
-
2025-10-08 999+
-
2025-10-08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