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妇科手术后盆腹腔粘连预防及诊断的专家共识

2025-10-16 999+ 680.5KB 1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最新:妇科手术后盆腹腔粘连预防及诊断的专家共识
/
/
育肠粘连/梗阻、慢性腹痛/盆腔痛等多种并发症,并增加盆腹腔再次手
术的操作难度。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制
定本共识,通过分析妇科手术后盆腹腔粘连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粘连
形成机制和相关的临床结局,总结盆腹腔粘连风险的评估系统。本共识
遵循循证医学理念,对有关治疗或干预方案给出循证评价1] )
1
性,进一步规范我国妇科手术后盆腹腔粘连预防的临床规范。
01 术后粘连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发生机制
260%-90%
3
(Surgical and Clinical Adhesions Research SCAR)综合分析
451/3
性腹部或盆腔手术的患者,术后 10 天内发生 22次以上明确的或
6
部手术史再次因妇科疾病指征行腹腔镜手术患者,腹壁切口下粘连发生
率 为 40.6% ,其中切口下大网膜粘连占 59 4% ,肠管粘连占
406%Ellis 42979 例开腹手术进行 10 年的随访研究,有
35%的患者在术后 10 年内因粘连再次入院治疗,其中 22%的患者在
1访
的并发症仍会持续存在。大部分患者主诉为轻度腹部不适症状,部分患
者可能会继发肠梗阻、不孕、慢性盆腔痛78,盆腹腔粘连导致再次
手术难度增加、手术时间延长、副损伤增加等诸多临床问题,因此,妇
科手术医生应在术前尽量评估粘连发生的风险,并在术中采取适当的防
粘连措施,以降低粘连并发症的发生。
粘连是组织损伤后修复的结果,与手术所造成的锐性、机械性或热损伤、
感染、热辐射、局部缺血、脱水及异物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在组织创
伤基础上继发一系列反应。首,手术损伤部位的基
大量组等血管,局部血管通性增加,局部组织在缺
基础上发生损伤,局部大量氮自由基进一步
症反应,加组织损伤。随后,纤维蛋白在局部
白细胞巨噬细胞,此后通过纤维蛋白沉积皮细胞
9
。因此,,腹膜的愈合度相对,手术创伤后
3
为一过性病理生理过程,72 即由纤溶。在局部损
伤时,纤维蛋白沉积系统的动态平衡被打破纤维蛋白沉积
,形成期粘连。随后,纤维母细胞与血管入,局部血管
性粘连10伤,
02 粘连分级标准及相关不临床结局
2.1 粘连分
摘要:

最新妇科手术后盆腹腔粘连预防及诊断专家共识摘要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了妇科手术后盆腹腔粘连预防及诊断的专家共识。盆腹腔粘连是妇科手术后组织损伤愈合中的病理过程可致不孕、肠梗阻、慢性腹痛等多种并发症增加再次手术难度。本共识分析了其流行病学特点、粘连形成机制和相关临床结局总结了风险评估系统并对治疗方案给出循证评价。术后粘连源于腹膜损伤与手术损伤、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病理过程迅速且复杂。目前临床多参考ASRM的粘连分级标准。盆腹腔粘连相关不良结局包括不孕症、粘连性肠梗阻、慢性腹痛盆腔痛且会增加再次手术难度。防治策略方面共识提出术前及术中粘连风险评估参考ANGEL粘连风险评分体系进行评分。预防策略包括坚持精细轻柔的手术操作、执行微创手术理念。其他措施包括抗炎药物、腹腔灌注等但部分药物和方法的效果及安全性尚存争议。防粘连屏障材料如化学改良的透明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防粘连膜、氧化再生纤维素防粘连膜等可有效减少术后粘连。本共识旨在为妇科手术防粘连提出指导意见但并非唯一实践指南。

展开>> 收起<<
最新:妇科手术后盆腹腔粘连预防及诊断的专家共识.doc

共17页,预览6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17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