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胶质瘤的治疗进展(全文)

2025-10-15 999+ 18.52KB 16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复发性胶质瘤的治疗进展
质瘤经系具侵性肿
中枢神经占原肿瘤

病高峰年龄在  岁之间,一般发病初始症状隐匿,主要表现为
非特异性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或局灶性神经病学症状,
如 精 神 状 态 改 变 、 肌 力 、 肌 张 力 改 变 等 ; 低 级 别 胶 质 瘤
)还会以癫痫为首发症状。
 年世界卫生组织根据恶性程度将胶质瘤按组织学分为Ⅰ
级,属于 ,通常预后较好;而级属于高级别胶质

是胶质瘤的一个特点,尽管给予各种积极的治疗,但患者最终仍会
复发,中位总生存期()很不理想。因
此,胶质瘤术后复发再治疗以及疗效评估成为研究的热点。现对胶
质瘤术后复发的治疗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胶质瘤的术后复发及其特点
术后胶质合并综合
治疗后,出现在术区和(或)术区以外的单发或多发的胶质瘤。胶
质瘤超过一半在术区或周围复发,少数经胼胝体纤维束或脑脊液播
散至对侧大脑半球,极少数播散至脊髓。胶质瘤术后复发的影像学
表现为术后残留灶生长增大,术区或术区以外甚至在对侧出现新的
性质相同的新肿瘤灶,局部脑水肿扩大和有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
胶质瘤切除术后早期复查  ! 增强扫描显示在肿瘤残腔周围的
线样强化,称为术后反应性强化或术后良性强化;除非患者病情快
"#$
 !。若患者后进行了疗,常规影像检查#$  ! 对复
与假性进展和放射性坏死往往很难鉴别。为解研究应
多新的成像术,可在有组织病理学证实况下,表现出
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鉴别及临床决策提供高质参考依据。
有研究发现,胶质瘤复发后具有强的侵袭性。
通常恶化为高级别胶质瘤,肿瘤细胞分裂更快、侵袭性强;或
胶质瘤级别发生进一恶化,但其侵袭程度会显增强,
者生进一步降低;是患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胶质瘤复发的相
示影的预
%&'(
%&'()&*++%,
柠檬脱氢!-否突基鸟嘌呤 -./ 基转
$)01 和术
予辅助治疗等;而胶质瘤细胞残留是胶质瘤术后复发的根源。
究发水肿浸润,表
达到严格意义的肿瘤切除,术后仍会有胶质瘤细胞残留
示复发是的。胶质瘤病理级别与复发的相已得到共识
胶质瘤的病理级别裂越明显、坏死和周围
浸润越严重,恶性程度也 越 高 、 进展生存期
摘要:

神经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来源于神经上皮细胞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65近年来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上升。复发性胶质瘤是临床治疗难点患者最终多会复发中位总生存期不理想。术后复发再治疗及疗效评估成研究热点。胶质瘤术后复发指手术合并或不合并辅助治疗后出现在术区和(或)术区以外的单发或多发胶质瘤复发时具有更强侵袭性。影响胶质瘤复发因素包括组织学类型、病理级别、年龄、术前功能状态评分、肿瘤大小、切除程度及基因状态等。术后复发治疗方面再次手术是常用方案但存在分歧是否手术应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评估;再次放疗是多学科治疗公认方案之一立体定向等放疗可改善精度、减少副作用;化疗药物中替莫唑胺应用广泛亚硝脲衍生物有应用但价值存争议;靶向治疗药物贝伐单抗可增加放疗效果、增加无进展生存期;电场治疗可引起肿瘤细胞凋亡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具低毒安全性;免疫治疗中PD1阻滞剂能延长患者生存期。影响复发性胶质瘤预后的因素是年龄、复发时病理级别、切除程度、对放化疗的敏感程度等。目前综合治疗是首选方式新兴治疗方法取得良好疗效但总体疗效尚无实质性进步治疗需进一步改进。

展开>> 收起<<
复发性胶质瘤的治疗进展(全文).docx

共16页,预览5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16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