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疾病诊疗规范

2025-10-13
999+
378KB
16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第一章眼 睑 病
第一节眼睑皮肤病
一、眼睑湿疹
(一)定义及分型
有急性和慢性两种。局部皮肤涂抹滴眼液、眼膏或其他不能耐受的刺激性物质时,常呈急
性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溢泪、慢性泪囊炎、卡他性结膜炎等则可引起慢性湿疹。
(二)诊断
1.病变部位痒感明显。
2.急性者初起时,睑皮肤肿胀充血,继而出现疱疹、糜烂、结痂。如有继发感染,则可形
成脓疱、溃疡。慢性者,局部皮肤肥厚、粗糙及色素沉着。少数可并发结膜炎和角膜浸润。
血液中常有嗜酸粒细胞增多。
(三)治疗
停用有关药物,去除致病因素。局部糜烂、渗液时,采用 3%硼酸溶液湿敷。局部丘疹而
无渗出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已干燥的病变可外用氧化锌糊剂或四环素可的松眼膏。全
身口服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扑尔敏)、去氯羟嗪(克敏嗪),静脉推注葡萄糖
酸钙。重症患者可加用口服皮质类固醇药物,并作对症处理。
二、眼睑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palpebral dermatitis)
(一)定义
带状疱疹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的半月神经节或其第一、第二支,在其分布区域发生伴有炎
性的成簇疱疹。各年龄及性别组均可出现,但多见于老人及体弱者。
(二)诊断
起病前常先有发热、疲倦、全身不适、神经痛、畏光、流泪等前驱症状。 3天后,三叉神
经分布区出现皮肤肿胀、潮红、群集性疱疹。水疱可变干结痂,痂皮脱落后常留下瘢痕及
色素沉着。病变区域可留有长期的感觉消失或异常。皮损局限于神经支配区域,不超过鼻
部中线为眼睑带状疱疹的最大特征。有时同侧眼的角膜与虹膜也可同时累及。继发感染者,
相应部位淋巴结肿大。
(三)治疗
发病初期局部可涂 1%甲紫(龙胆紫)液或氧化锌糊剂。也可用 0.1%—0.2%碘苷(疱疹净)液
湿敷或 3%阿昔洛韦眼膏涂布。适当休息,给予镇静、止痛剂,以及维生素 B1、B2。重症
患者,为增强抵抗力,可用丙种球蛋白及转移因子。预防继发感染,必要时全身使用抗生
素。出现角膜炎、虹膜炎等并发症时,局部应用抗病毒药和散瞳药等。
三、单纯疱疹病毒性睑皮炎(herpes simplex of the eyelid)
(一)定义
单纯疱疹病毒性睑皮炎由单纯疱疹病毒所引起。这种病毒通常存在于人体内,当身体发烧
或抵抗力降低时,便趋活跃。因发烧性疾病常常可以引起单纯疱疹发生,故又名热性疱疹。
(二)诊断
病变多发生于下睑部位,并与三叉神经眶下支分布范围符合。初发时睑部出现簇状半透明
小泡组成的疱疹;约在1周内干涸,以后结痂脱落,不留下痕迹。但可复发。发病时有刺
痒与烧灼感。如发生在近睑缘部位,亦有可能蔓延到角膜。病变基底刮片,常证实有多核
巨细胞。
(三)治疗
1.涂 1%煌绿酒精后涂氧化锌糊剂或抗生素软膏,以加速干燥结痂过程。
2.病变蔓延至角膜,见单纯性角膜疱疹的治疗。
四、眼睑丹毒(erysipelas)
(一)定义
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急件炎症。面部丹毒常易累及眼睑,
上下眼睑均可发病,并向周围组织蔓延。
(二)诊断
其典型症状为皮肤局部充血(鲜红色)、隆起、质硬,表面光滑,病变边缘与正常皮肤之间
分界清楚,周围有小疱疹包围,这是临床诊断的重要特征。眼险常高度水肿,不能睁开,
患部剧烈疼痛和压痛。耳前和颌下淋巴结常肿大,全身伴有高热。在病变过程中,如发现
深部组织硬结化,应视为睑脓肿的前驱症状。睑部丹毒除可由面部蔓延而来以外,还可因
睑外伤或湿疹继发性感染所致。抵抗力较强的患者,病变可于几天之内自行消退,但大多
数情况,不经彻底治疗则病变可迁延数周之久.愈后无免疫力,遇到寒冷或创伤时,在原
发灶上易复发。多次复发的结果慢慢会变成睑象皮病。
至于所谓坏疽性丹毒是一种较严重的丹毒感染,一般都原发于眼睑部。这种丹毒可在几小
时或几天之内引起眼睑深部组织坏死,表面覆盖一层黑色硬痂皮,几周后脱落。
睑部丹毒可通过面部静脉或淋巴组织向眶内或颅内蔓延扩散,造成严重后果。有的病例由
于眼球和眼眶组织的破坏,而导致视神经炎和视神经萎缩,以致失明。
(三)治疗
1.局部紫外线照射,同时肌肉或静脉给大剂量青雷素。
2.卧床休息。
第二节睑缘炎
一、鳞屑性睑缘炎(squamous blepharitis)
(一)定义
在理化因素刺激、全身抵抗力降低、睡眠不足、营养不良、屈光不正等诱因下,眼睑腺
体分泌过多,合并轻度感染时可引起睑缘炎。
(二) 诊断
1.睑缘局部刺痒,或无明显症状。
2.睑缘可充血、肿胀,并有点状皮脂溢出,睫毛根部附有鳞屑。皮脂与鳞屑常混合成黄色
蜡状分泌物,干后结痂。除去痂皮后,可见睑缘潮红,但无溃疡。睫毛易脱落,但可再生。
炎症长期不愈,可导致睑缘肥厚、变钝、泪小点外翻,从而发生溢泪、慢性眼睑湿疹等并
发症。
(三)治疗
去除病因及各种诱因。用生理盐水或 3%重碳酸钠溶液轻轻擦去痂皮,然后用 2%黄氧化汞
(黄降汞)眼膏或四环素可的松眼膏涂擦、按摩睑缘,每日 3次。痊愈后须继续用药 2周以上,
以免复发。
二、溃疡性睑缘炎(ulcerative blepharitis)
(一)定义
发病诱因与鳞屑性睑缘炎基本相同。葡萄球菌常为本病致病菌。多见于患有全身慢性病
及贫血的儿童。
(二) 诊断
1.症状较鳞屑性睑缘炎更严重。
2.皮脂分泌更多,睑缘皮肤、睫毛根部有脓疱及黄色痂皮,睫毛粘集成束。除去痂皮后,
露出睫毛根端及出血性溃疡面。睫毛毛囊炎性破坏及睑缘瘢痕性收缩,可引起秃睫或睫毛
乱生,甚至倒睫。炎症长期不愈,可导致睑缘肥厚、变形、溢泪、下睑皮肤湿疹或下睑外
翻。
(三)治疗
用生理盐水或 3%温硼酸溶液每日清洗睑缘,除去痂皮,并拔去患有毛囊炎的睫毛,然
后涂用 2%黄氧化汞或抗生素眼膏。本病比较顽固难治。因此,治疗务求彻底,切不可任
意中断,必要时可考虑应用自身疫苗或葡萄球菌类毒素疗法。
三、眦部睑缘炎(angular blepharitis)
(一) 定义
眦部睑缘炎由摩—阿(Uorax—Axenfeld)双杆菌引起;缺乏核黄素者好发本病。体质衰弱、
贫血、结核等慢性病常为其诱因。
(二)诊断
睑缘及附近皮肤轻度充血、糜烂,双眼外眦部多见。常合并眦角性结膜炎。
(三)治疗
0.5%硫酸锌滴眼液对本症有效,每日 4—6 次。临睡前涂用 2%黄氧化汞或抗生素眼膏。
口服核黄素。
第三节睑腺病
一、 睑 腺 炎(hordeolum)
(一)定义及分类
系眼睑腺体及睫毛毛囊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见于儿童及年轻人。根据发病部位不同,
可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两种。化脓性细菌(以葡萄球菌多见)感染,引起睫毛毛囊皮脂
腺
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称外麦粒肿;而引起睑板腺急性化脓性炎症的,则称内麦粒肿。
(二)诊断
1.外麦粒肿睑缘部红、肿、热、痛,触痛明显。近外眦部者常伴有颞侧球结膜水肿。
数日后,睫毛根部出现黄脓点,溃破排脓后痊愈。炎症严重者,常伴同侧耳前淋巴结肿大、
压痛,或可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 内麦粒肿眼睑红肿较轻,但疼痛较甚。眼睑红、肿、热、痛,睑结膜面局限充血、
肿胀,2~3日后其中心可见黄脓点。自行穿破,脓液排出后痊愈。
(三)治疗
脓肿形成前,应局部热敷,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及眼膏。反复发作及伴有全身反应者,可口
服抗生素类药物。脓肿成熟时需切开排脓。应注意对外麦粒肿,其皮肤切口方向应与睑缘
平行;对内麦粒肿,则其睑结膜面切口方向须与睑缘垂直。切忌挤压排脓,以免细菌随血
流进人海绵窦引起脓性栓塞而危及生命。
二、睑板腺囊肿(chalazion)
(一)定义
是睑板腺排出管阻塞、腺内分泌物滞留,刺激管壁引起的睑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肿。
(二)诊断
1. 多偶然发现,一般无显著症状。囊肿较大时,可有沉重不适感,部分则有异物感。
2.单发或多发,上睑尤多。眼睑皮下可扪及圆形、边界清楚、与皮肤不粘连的肿块,无
压痛。相应的睑结膜充血,呈紫红或紫蓝色。如有继发感染,则其表现类似睑腺炎。反复
发作的老年患者,应警惕睑板腺癌和横纹肌肉瘤之可能。
(三)治疗
囊肿小者,可不予处理,任其自行吸收或消散。也可局部热敷。或用 2%黄氧化汞眼膏涂
摘要:
展开>>
收起<<
第一章 眼睑病第一节 眼睑皮肤病一、眼睑湿疹(一)定义及分型有急性和慢性两种。局部皮肤涂抹滴眼液、眼膏或其他不能耐受的刺激性物质时,常呈急性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皮肤病。溢泪、慢性泪囊炎、卡他性结膜炎等则可引起慢性湿疹。(二)诊断1.病变部位痒感明显。2.急性者初起时,睑皮肤肿胀充血,继而出现疱疹、糜烂、结痂。如有继发感染,则可形成脓疱、溃疡。慢性者,局部皮肤肥厚、粗糙及色素沉着。少数可并发结膜炎和角膜浸润。血液中常有嗜酸粒细胞增多。(三)治疗停用有关药物,去除致病因素。局部糜烂、渗液时,采用3%硼酸溶液湿敷。局部丘疹而无渗出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已干燥的病变可外用氧化锌糊剂或四环素可的松眼膏...
相关推荐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