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2025-10-13 999+ 55KB 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 概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患眼中虹膜上存在着新生血管。直到进入 20 世纪,关于
NVG 的知识才建立在完善的解剖学基础上。1906 年,Coats 描述了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眼中
虹膜上新生血管的组织学发现。1928 年,Salus 描述了糖尿病患眼中虹膜上相似的新生血管。20
世纪早期,房角镜检查法引入临床应用以后,Kurz 认为结缔组织的收缩是造成粘连性房角关闭的
原因。鉴于这种青光眼的起因是新生血管而不是眼内出血,Weiss 等于 1963 年提出了新生血管性
青光眼的名称。
二 病因 1.纤维血管膜收缩牵拉,使房角关闭,引起眼压升高和剧烈疼痛。
2.导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病因有多达 40 余种,不同疾病差不多都是广泛累及眼后节缺氧或局部
性的眼前节缺氧,主要有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其他疾病,各约占 1/3。视
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根据有否视网膜缺血分缺血型(占 25%)和非缺血型(占 75%)2 种,自然病程
中无一例非缺血型发展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而缺血型中则有 18%~60%发生多在静脉阻塞后 2~3
个月时发生,80%病例在 6 个月内发生。主要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来显示有否视网膜毛细血管非
灌注区来判断缺血与否,注意非缺血型也能转变为缺血型。糖尿病就是一危险因素,糖尿病也是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发生的一个危险致病因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有关,
认为是机械性压力作用所致因此将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因素。此
外,80%发生了静脉阻塞的患眼眼压较对侧眼的要低,认为这是代谢性酸中毒抑制了房水形成所致。
3.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约 22%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糖尿病中 1 型占 15%且多伴增殖性
视网膜病变,2 型占 80%且多伴黄斑病变。成人双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或虹膜新生血管化几乎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发生视网膜病变与出现虹膜新生血管或青光眼的时间间隔清楚
障手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更易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主要是与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及视网膜缺氧有关。
4.其他较多的伴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眼部疾病有视网膜中央脉阻塞,眼内肿瘤如恶
。视网膜胞瘤的虹膜新生血管化可达 30%~72%,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的虹膜新生血管
也达 23%~32%。此外,还见诸如眼内血管性疾病Coats 病、静脉周围炎镰状血细
其他眼病有葡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虹膜异色症剥脱综合征、眼内

标签: #青光眼

摘要: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专业知识摘要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眼虹膜上存在新生血管20世纪其知识才建立在完善解剖学基础上1963年Weiss等提出该病名。其病因多样约40余种疾病可致多因广泛或局部性缺氧如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缺血型占251860会发展为NVG多在阻塞后26个月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性中约22发生)等。此外眼内肿瘤、眼内血管性疾病、眼外伤等眼部疾病及颈动脉阻塞病等眼外血管性疾病也可导致。NVG共同表现有眼痛畏光、眼压高、充血、角膜水肿等临床病理过程分青光眼前期、开角型青光眼期和闭角型青光眼期三期。检查包括组织学、Goldmann房角镜、虹膜新生血管荧光造影等。诊断依据有原发病病史或体征、眼压高、虹膜及前房角见新生血管等。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反复性前房积血等。治疗有全视网膜光凝、冷冻、前房角光凝及药物需根据病情选择合适方式。

展开>> 收起<<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doc

共3页,预览1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3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