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2)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
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N,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
伴病侧舌前2/3 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3)脑CT、MRI 检查正常。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 15 天以内。
2.恢复期:发病 16 天至 6个月(发病半月---面肌连带运动出现)。
3.联动期和痉挛期:发病 6个月以上(面肌连带运动出现以后)。
(三)证候诊断
1.风寒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
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发热,或咽
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证: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
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证: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面肌时有抽搐,舌
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三、鉴别诊断:
(一) 中医鉴别诊断
1. 中风病:可有口舌歪斜,同时伴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言语蹇涩,偏身
麻木。
2. 面痛病:面部如刀割,火灼状疼痛,不能触碰。而无口角㖞斜,不能闭
目等症。
(二)西医鉴别诊断
1. 周围性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周围性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瘫痪明显者
一目了然,极轻者鉴别困难。周围性者瘫痪一侧面部表情运动不明显,
而中枢性者哭笑时并不表现瘫痪。并且合并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2.三叉神经痛: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对疼痛敏感,常在无明显诱因下突
然出现疼痛,有明显的“扳机点”,无口角歪斜,与之可鉴别。N
四、治疗方案
(一)西医治疗:早期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面神经的炎症和水肿为
主,后期以促进神经机能恢复为其主要治疗原则。
1.急性期激素治疗:地塞米松10~15mg 日一次静脉滴注,7天后逐渐减量;
口服泼尼松30mg/天,顿服,连续 5天后在7—10 天内逐渐减量。
2.抗病毒治疗:0.9%NS250ml+阿昔洛韦 0.5 日一次静点,5-7 天/疗程,
连用 1疗程;有疱疹者加阿昔洛韦软膏局部外用,5-7 天/疗程,连用 1-2 疗程。
3.神经营养代谢药物的应用:甲钴胺 5mg 日三次口服,或和维生素 B1
100mg 肌肉注射。
4.理疗:急性期可在茎乳口附近行超短波透热疗法,红外线照射或局部热
敷,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水肿。
5.护眼:患者长期不能闭眼,使角膜暴露、干燥、容易感染,可戴眼罩防
护,或用左氧氟沙星眼药水保护角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