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单病种-急性胰腺炎

2025-10-13 999+ 19.5KB 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急性胰腺炎
1 概述
急性胰腺炎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而发生胰腺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上通常具有
急性上腹痛和血清胰酶升高,病变轻重不等。大多数的患者为轻型,以胰腺水肿为主,
病情有自限性,病程一般在一周内,预后良好,可为初次发作或者反复发作,常与病因
有关。少数患者病情严重,发展为胰腺出血坏死,伴腹膜炎、休克以及其他并发症、死
亡率较高。急性胰腺炎的病因较多,常见的病因有胆道疾病、酗酒和暴饮暴食,其他病
因少见,如胰管阻塞,感染,手术和外伤,药物如利尿剂、皮质激素等,代谢因素如高
脂血症、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等。病理上可分为急性水肿型和急性出血坏死。根据
其临床特点大多归属于中医的“腹痛”“胁痛”范畴。
2 西医诊断
2.1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
1)急性上腹痛发作伴有上腹部压痛和腹膜刺激征。
2)血、尿或腹水中淀粉酶显著升高。
3)影像学检查(B超、CT)或手术发现胰腺炎症、坏死等间接或直接的改变。
具有含第一项在内的两项以上标准并排除其他急腹症者即可诊断为急性胰腺炎。
2.2 病情程度估计
2.2.1 轻型
1)全身状态良好,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2)腹痛、压痛及轻度的腹膜刺激征局限于上腹部,B超或 CT 仅提示胰腺肿大。
2.2.2 重型
1)全身状态不良,有明显的循环障碍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表现,如休克、呼吸困
难、少尿或无尿,出血倾向等。
2)有腹膜刺激证,麻痹性肠梗阻、血性腹水及 GreyTurner 征或 Cullen 征。
3)影像学有胰腺肿大炎症侵及周围组织及多量渗出液潴留。
4)以下实验室检查有 3项以上异常:白细胞:>20*10^9;空腹血糖>10mmol/L
(无糖尿病史者);尿素氮>16mmol/L;动脉血氧分压<8.0 Kpa60mmHg);血钙
<2.0mmol/L,血浆蛋白<32g/L;血清乳酸脱氢酶>600U/L;血清谷草转氨酶>200U/L
3 辨证分型
1)气郁化火证
发作的腹部痛、常在中上腹,走窜腰背,伴发咽干口苦
恶心呕吐、大便干结苔黄,脉数。
2湿热
持续的腹部、两肋钻痛或痛、发性加剧胸闷恶心呕吐、发寒热往来
目黄、身、尿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3瘀热
腹痛持续、痛刀割走窜,腹胀满按之痛,高热寒战恶心呕
口渴烦躁,大便秘结,或见腹部、瘀斑紫黯,脉数。
4 治疗方案
4.1 一般治疗
1包括压:轻型者可进少量清流汁食脂、刺激性食物,重
症者格禁饮食,以少或抑制胰液病情明显者,应行
液,酸刺二指胰液素、收缩素等使液分
并可防治麻痹性肠梗阻。
2维持电解平衡
4.2 西医治疗
1抑制胰腺外分包括抗能药、H2 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
于重型患疗效确切主要是生长抑素及效八
抑制胰酶活性的药物如抑肽酶,疗效尚确切能药应尽避免使用
2解痉在在腹痛剧烈时刻考虑用杜冷丁合阿托品。不宜单独使用吗啡止
oodis 阿托痉挛
诊断明,并严格掌握适应症。
3生素应用主要于胆性胰腺炎及重症胰腺炎,其是后者,应给予足广
谱抗生素胰腺出血坏死、组织蛋白分物常是细菌繁良好培养
型病尤应尽早使用,可起到防继发感染及防止并发症等作
4营养支持疗法重症胰腺炎应采用肠外营养
5于胆ESTOddis 括约作为
于胆道压、引流除胆梗阻,能起到治疗及预胰腺炎发展的作
6)激素应用一般因其可引起急性胰腺炎不主张用重型胰腺炎伴休克;中
状明显、血症,或病情;严重呼吸困难,出现成人呼吸窘迫;或
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500~1000mg 米松 20~40mg 连用三日
逐渐减至停用
摘要:

急性胰腺炎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引发的胰腺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临床常表现为急性上腹痛和血清胰酶升高。病变程度不一多数患者为轻型以胰腺水肿为主病程一周内预后良好可为初次或反复发作;少数病情严重发展为胰腺出血坏死伴腹膜炎、休克等死亡率较高。病因多样常见胆道疾病、酗酒和暴饮暴食少见病因包括胰管阻塞、感染、手术外伤、药物及代谢因素等。病理上分为急性水肿型和急性出血坏死型中医多归为“腹痛”“胁痛”范畴。西医诊断基于急性上腹痛、淀粉酶升高及影像学检查。病情程度分轻型和重型轻型全身状态良好重型则全身状态不良有明显循环障碍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表现。

展开>> 收起<<
中医单病种-急性胰腺炎.doc

共4页,预览2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4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