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炎

2025-08-18 999+ 40KB 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一.定义: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又称面神经炎或
Bell 麻痹(Bell palsy),是指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
导致的周围性面瘫
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数患者是在(局部受风
寒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亦在脑神经疾患中多见,这与面神经
管是一狭长的
骨性管道的解剖结构有关。当岩骨发育异常,面神经管可能更为狭
窄,这可能是面神经麻痹发病的内在因素。由于骨性面神经管只能
容纳面神经通过,所以面神经一旦缺血、水肿就导致面神经受压。
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均可导致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
神经缺血、水肿出现面肌痉挛。
面神经炎的早期病理改变为神经的水肿和脱髓鞘,严重者可有
轴索变性,以茎乳孔面神经管内部分较为显著。
二.临床表现(诊断要点=起病形式+临床特点)
1. 起病形式
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 20~40 岁最多见,男性略多于女性,
常为单侧,极少双侧。起病急,常于晨起刷牙、洗脸时发现流涎
口角歪斜。病初可伴有麻痹侧耳后、耳内、乳突区或下颌角的疼痛,
也可无自觉症状。症状于数小时或数天达到高峰。
2. 临床特点
.(典型周围性面瘫体征)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
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变大,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下眼睑
外翻而泪液外溢;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外上方转动,漏出白色巩膜
Bell 征(Bell sign);患侧鼻唇沟,口角下,口涎外流;
露齿时口角歪向侧;由于口轮匝肌瘫痪使鼓腮是漏
肌瘫痪,食物易滞留于患侧齿颊之间常有口水自侧(患
侧)流下;泪点下眼睑外翻,使泪液不能常吸而致外溢。
.面神经损害的不可出现不的临床症状:
A. 状神经节前损害,因索神经受,出现舌前 2/3
退或消失;
状神经病变表现有面神经麻痹、觉过舌前 2/3
障碍外,有乳突部疼痛、耳和外耳道感觉迟钝、外耳道和
鼓膜上出现疱疹,称
Ramsay Hunt合征系带疱疹病毒所致。
B.骨肌神经以上受,出现舌前 2/3 味觉消失,过
回响
C.茎乳孔附近病变,出现上典型的周围性面瘫体征和耳后疼痛。
起病 1-2 周开始恢复,1-2个月症状明显转或痊愈。少数面神
经麻痹恢复不全者可产生瘫痪肌痉挛、面肌痉挛或联带运
痪肌挛起患者眼裂小,唇沟加深,口角反牵向患侧。联带
使患者瞬目时患侧上唇轻微颤动;露齿患侧眼不自主或
摘要: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是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多数患者在局部受风寒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与面神经管的解剖结构有关。当岩骨发育异常面神经管更为狭窄时面神经一旦缺血、水肿就易受压。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也可导致面神经缺血、水肿。临床表现上本病多见于204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常为单侧发病起病急晨起时发现流涎和口角歪斜。典型症状包括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等。面神经损害部位不同可出现不同症状如膝状神经节前损害时同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膝状神经节病变时有乳突部疼痛、耳廓和外耳道感觉迟钝等。鉴别诊断方面需与中枢性面瘫、GuillainBarre综合征及其他病因所致的周围性面瘫相区分。治疗原则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卡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包括药物治疗、理疗、康复治疗、预防眼部并发症和手术疗法等。

展开>> 收起<<
面神经炎.doc

共3页,预览1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 3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