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标签: #骨质疏松
《男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0完整版)》指出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公共健康问题但公众认知不足医生重视不够男性骨质疏松症就诊率、骨密度检测率以及诊断和治疗率均非常低。指南介绍了男性骨密度和骨质疏松症风险的影响因素包括骨骼性别差异、增龄与激素水平降低、遗传因素、负荷与肌肉、继发因素等。骨质疏松症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危险因素分为不可控(种族、高龄、既往脆性骨折史等)与可控因素(不健康生活方式、低体质量、缺乏体力活动等)。实验室检查包括一般项目、性激素、骨转换标志物检测等特殊检查项目用于进一步鉴别诊断。风险评估方面建议5070岁男性选择IOF骨质疏松风险一分钟测试题高风险者进行骨密度检测70岁以上男性直接检测;脆性骨折风险评估建议选择FRAX工具。诊断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其他临床相关检查基于脆性骨折或骨密度判定。治疗包括调整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钙及维生素D摄入必要时进行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防治的监测建议评估治疗依从性、骨密度情况及BTMs变化。此外除了双膦酸盐以外其他药物不存在药物假期。目前男性骨质疏松症未受充分重视需加强宣传教育充实数据库制定更适合男性的相关标准加快药物临床
相关推荐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
-
2025-10-10 999+